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报学史》

【答案】戈公振是一位有革新思想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大学教授和卓有成就的新闻学专家,他的《中国报学史》影响非常深远。《中国报学史》全书共6章,其基本内容如下:①第1章绪论,阐述报学史的定名、报纸的定义以及本书编辑方法。他指出:“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学问也。”这个定义,明确认定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②第2至6章,分别就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现状等阶段,全面、系统地评价报纸发展的历史。《中国报学史》的学术价值:①本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②明确认定报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③全面、系统地评价报纸发展的历史,有明确的历史分期和报刊分类,为中国报刊史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因此,本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

2. 蒙太奇

【答案】蒙太奇是指根据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逻辑以及观众的收视心理,将前期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按照既定的构思组接起来。英文名称Montage ,来自法文Monter (组接),最初是建筑学术语,意为组合、构成、装配。早期电影严格来说没有蒙太奇,一般认为是美国导演大卫·沃克·格里菲斯是第一个自觉使用蒙太奇的人。蒙太奇既作为一种画面组接剪辑技巧存在,一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影视美学的思维观念,贯穿于创作活动从构思选材到拍摄制作的整个环节。

3. 《澳门新闻纸》

【答案】所谓《澳门新闻纸》,只是外报的译文汇编,属参考资料性质,不是正式出版物,更不是定期刊物。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州查禁鸦片时,注重收集“夷情”资料,聘请数名译员,专译外文报纸。为便于阅读与保存,将译稿装订成册,题名《澳门新闻纸》,稿件主要译自两家英文报纸:《广东纪录报》和《广州周报》,也有少数是译自其他报刊,如英文《中国丛报》。译稿的主要内容是禁烟、抗英斗争的新闻与评论,还有一些介绍西方国家情况和科学技术知识的。

4. 《中国青年报》

【答案】《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1954年4月27在北京创刊,初为对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