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3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界》
【答案】《劳动界》是中国第一批工人报刊之一,是由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8月15日创办的周刊。该刊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它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它还以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为榜样,鼓动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改变受压迫地位斗争。它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情况,尤其是国内各地工人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自己阶级的信息,促进工人的觉醒。1921年1月,被军阀政府以“煽惑劳动,主张过激”的罪名查禁。它的出版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和下人运动结合,是先进知识分子从事下人运动的良好开端。
2. 《字林西报》
【答案】《字林西报》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其前身是1856年由《北华捷报》增出的日刊《每日航海新闻》,1864年更名为《字林西报》,成为独立出版的日报。《字林西报》形式上为英国报纸的风格,内容主要为行情、船期、广告等商业性材料,但始终有很强的政治性,被视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该报重视时政新闻,有中外新闻和本埠新闻等栏目。1872年与路透社上海远东分社签约,在中国长期独享该社的电讯。《字林西报》也重视言论,经常就中国政局、中外关系等问题发表评论。但其言论总是站在外国侵华势力、特别是英国在华势力的立场上。该报出至1951年停刊。
3. 《大清报律》
【答案】《大清报律》是1908年1月清廷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订的一部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1908年3月奉旨颁行。报律除了报刊禁载规定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条款,进步之处是在报刊创办这一问题上,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这一手续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大清报律》虽是资本主义的形式,但规定报刊样品须事先送呈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内容含有大量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色彩。1911年,《大清报律》改称为《钦定报律》,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
4. 中央通讯社
【答案】中央通讯社是中华民国的国家通讯社,简称“中央社’' , 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