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学位]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寿山艮岳

【答案】“寿山艮岳”是指宋徽宗赵估听信道士之言,说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凰山,在宫廷里建造了一座山,号日万岁山,〔因其在宫城之东北面)更名日“艮岳”乃于政和七年仿杭州凤又叫做寿山、艮岳寿山。

2. 自然式山水园林

【答案】自然式山水园林是以神州大地上不同的山川为本原,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中国自占以来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与物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同时,山河壮丽的美好景色也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自然式山水园林由此形成。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3. 苑

【答案】“苑”是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的一种园林。大的苑广裹百里,拥有囿的传统内容,有天然植被,有野生或畜养的飞禽走兽,供帝王射猎行乐。此外,还建有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用的宫室建筑群。小的苑筑在宫中,只供居住、游乐,如汉建章宫的太液池、三神山,可称为内苑。

4. 写意山水园

【答案】“写意山水园”指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林,其特点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形式。

5. 西汉上林苑

【答案】“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其特点为: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就己知数量而言,分布及其疏朗,形成了集锦式布局; 它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一休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望天、生产、军训等。

6. 永乐宫三清殿

【答案】永乐宫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永乐宫的主体建筑,因殿内供奉二清神像而得名。它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份清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平面中减柱甚多,仅余中央三问的中柱和后内柱。檐柱有生起及侧脚,檐口及正脊都呈曲线。殿前有月台二重,踏步两侧仍保持象眼做法。殿身除前檐中央五间及后檐当心间开门外,都用实墙封闭。斗一棋六铺作,为单抄双下昂(假昂),补间铺作除尽间施一朵外,余皆两朵。殿内壁画绘360值日神,线条生动流畅,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二、简答题

7. 简述隋唐园林的主要成就。

【答案】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现将全盛时期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①“皇家气派”作为皇家园林所独具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②“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给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③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这样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人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①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把诗、画情趣赋予园林山水景物,以诗入园、因画成景已见端倪。

②以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己处于朦胧状态。

③“中隐”思想以及官僚阶层的壮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推动了士流园林的发展。

④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促成了文人造林的兴起。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①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②郊野寺观的园林(包括独立建置的小园、庭园绿化和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把寺观转化为兼有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郊野的生态环境。

③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和“园林寺观”的发展。

(4)公共园林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①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丰富了城市总体的天际线,增益了城市绿化效果。

②长安的绿化不仅局限于城区,还以城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了近郊、远郊乃至关中平原的绿色景观大环境的烘托。

③长安的绿化建设情况经传播影响及于国外。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跨入了一个新境界。

①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比较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园林筑山的称谓。

②园林的理水,除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③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

④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合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①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②第四个特点意境的含蕴处在朦胧的状态。

③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在世界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8. 简述乾隆之所以继圆明园诸园建成后又在翁山西湖兴建清漪园的真正原因。

【答案】在清乾隆十四年(1749)以前,清廷己在香山、玉泉山及西苑先后修建了四座皇家园林,即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这四座皇家园林都是从康熙皇帝时开始兴建,此后又由雍正、乾隆皇帝陆续增修。乾隆九年(1744),圆明园完成了扩建工程,乾隆皇帝亲自书写一篇《圆明园后记》,将其夸耀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此”,并且明白诏告天下:“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但仅六年后,乾隆皇帝又开始兴建清漪园。建清漪园的原因是乾隆皇帝对已建成的四座皇家园林并不真正感到满意。这四座皇家园林没有一座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创建的,这对于好大喜功且艺术修养很高的乾隆皇帝来说,确实是不可忍受的。从造园角度来看,畅春园和圆明园虽然很好,但缺点是在平地上造园,虽然也有宽阔的水域和宏大的建筑群,但只是江南名园集锦式的展开,缺乏天然山水的基础,并不具备真正的山林之美。香山静宜园也只是一座山林风光园,缺少水域、水面。玉泉山静明园内虽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泉,山体一也颇有特色,可惜的是玉泉山是南北走向,山前也没有宽阔的水域。另外,从已建成的四园来看,圆明园、畅春园己连为‘片,但在玉泉山静明园和圆明园之间还隔着原始地貌的瓮山(万寿山)和西湖。而瓮山作为燕山余脉向平原过渡的最后一座小山丘,山体不高,却是难得的东西走向,又西邻玉泉山,并和远处的西山相望,景色可以互借。瓮山西南侧有京西北郊最大的天然湖—西湖,自元明以来就己是西郊一处风景名胜,有神似杭州西湖的地貌环境; 湖界在圆明园与静明园之间,山水、景观互为相连; 而此时瓮山、西湖仍是一片原始地貌,可完全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加以规划建设,营造一座水域可媲美于杭州西湖,北面又有真山的皇家宫苑; 建成之后,京西五园便可连成一片,在规模可以超过“百里为度”的秦汉宫苑。乾隆皇帝经过精心策划和完整的规划,把清漪园设计成三山五园的景物构图中心来建设。于是一座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