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学位]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池三山

【答案】“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在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三山象征着封建帝王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的梦想。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2. 长物志

【答案】《长物志》为明代文震亨所著,全书共12卷,其中与园林直接有关的是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室庐卷介绍了各种建筑类型及其细部构造和装修,提高设计及评价标准的是雅和古; 在花木卷中,分门别类地介绍厂园林中常用的42种观赏花木的方法,并提出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若干; 水石卷中分别讲述园林中常用的水体石料,提出叠山理水原则:在禽鱼卷中仅举出鸟类6种,鱼类1种,特别指出造园要突出大自然生态的特点。

3. 大内御苑

【答案】“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口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4. 形胜

【答案】“形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泛言之,相当于所谓“风景胜地”一类; 严格讲,则为风水术形势宗专用术语。形胜的要素有三:油位选址、坐北朝南和哭位排水。形胜思想强调山川环境,将城市选址、建设与地理环境的观察进一步扩大到宏观的山川形势,并强调形与意的契合境界,对风水说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5. 廊

【答案】廊是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堂、馆阁、楼室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

6. 离宫御苑

【答案】“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简答题

7.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用于分割与联系园林空间的常用造景手法。

【答案】(1)分景:指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将大面积的园林空间划分成若干小面积的局部空间所形成的景观。分景是细化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一般对于大型公园或大型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依据园林功能分区和使用目的的要求,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景区空间,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景观境界,各具特色的分景可使整体古典园林空间设计丰富多彩、魅力无穷。园林分景的设计:对于大型公园或城市绿地,应依据园林设计功能分区要求专门设置不同的园景区域:如中心广场区、喷泉广场区、儿童游戏区、水景区、垂钓区、大型草坪、花坛区、种植区、观赏区、体闲购物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对于不同古典园林区域的位置选择,要注意将安静休闲区、垂钓区等与儿童游戏区、购物区分开设置,动静分离,以免相互干扰。对于每处园景区域,要做到区域的功能特征突出,使用合理,景色丰富多彩,达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

(2)隔景: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落实分景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各种材料所形成的景观,称为隔景。作为隔景,一般采用的方法为实隔、虚隔及虚实相结合的分隔手法。

①实隔:常采用实墙、山石、建筑、密林等力一式分隔空间,使游人的视线在一个空间看不到另一个空间的古典园林景观。避免相邻景区人群干扰和声音千扰。

②虚隔:常采用水面、小桥、堤、岛、植物、道路等方式,使游人的视线通过遮挡还是能从一个空间看到另一个古典园林空间的景观,虚隔的方式丰富景观的层次,使得景致更深远、丰富,具有观赏性。

8. 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答案】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汁京后被拆毁。它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却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艮岳造园艺术的成就,从总体到局部,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其西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2)置石:出现特置石。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特置手法,在宋代园苑里面已普遍运用,这种情况多见于宋画中。《历代宅京记》记大内后苑的前殿仁智殿的庭院中列二巨石,“高二丈,广半之”,东边的赐名“昭庆神运万岁峰”,西边的赐名“独秀太平岩”,皆由宋徽宗御书刻石填金字。而艮岳则无论石的特置或者叠石为山,其规模均为当时之最大者而且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浴、溪、涧、瀑、潭等的缩影。系与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这种态势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也符合于堪舆学说的上好风水条件。后世画论所谓“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

其山形”的画理,在艮岳的山水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映。

(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力一式。园内植物己知的共数}一个品种,包括乔木、灌木、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其中不少是从南方的江、浙、荆、楚、湘、粤引种驯化的。

(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9. 简述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中的意义。

【答案】秦汉是我国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此时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宫苑建筑园林,以建筑为主体,结合城市规划,把自然山水纳入到帝都整体宏伟蓝图之中。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的离宫别苑在园林面积上占有主导地位,不断到各地名山封禅就是尊地的表现。在皇城中营造人间天堂,倾全国之力,率将士之功以营宫室、筑林泉成为这一时期的建设特征。

(1)秦汉园林概况

①初期基本上为皇帝、王侯、富豪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宏放,空前绝后。园林总布局模拟天上星宿图案,并由简单模仿发展为自觉对应; 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定规,无拘束,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祈求长生成仙的意识在宫苑中时有反映。

②西汉中期以后受文十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出现诗情画意。

③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渐推崇山水林木,园林建筑亦趋向小型化,文人宅园初见端倪,隐士和隐逸思想开始对园林发生影响。

(2)秦汉时期的造园特点

①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宫殿与园苑相结合”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传统。“苑中有苑”代表西汉上林苑; 宫中有苑,苑中有宫。

②汉代建筑技术求形、求奇。

③私家园林初见端倪,小范围内参观。

④造园功能受神仙思想影响,由建筑空间转换为自然空间。

⑤写实的东西较多。

10.分析余荫山房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特点。

【答案】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邹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

(1)布局

①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十方圆三白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