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国家天文台815机械设计之机械设计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影响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怎样影响带传动的工作能力?

【答案】带传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定心性好,对轴的疲劳强度削弱小,承载能力高,抗冲击载荷性能好;缺点是,要求加工精度高,装配不方便。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压入法和温差法,过盈量和直径较小时常用压入法,过盈量和直径较大时用温差法。

影响应素有:(1)初拉力周力

越大,带与带轮的正压力越大,最大有效圆周力

越大。

但若过大,带的磨损加剧,带内应力增大而造成带的松弛和寿命降低;(2)包角a 。最大有效圆

随包角增大而増大;(3)摩擦系数f 。f 越大,则最大有效圆周力

越大;(4)带的单

位长度质量g 和带速v 。g 、v 越大,最大有效圆周力越小。

2. 试述齿轮传动中,减小齿向载荷分布系数的措施。

【答案】齿轮传动中,减小齿向载荷分布系数的措施有: (1)提高支承刚度,减小受力变形。

(2)尽可能使齿轮相对于轴承对称布置或远离转矩输入端。 (3)合理确定齿轮宽度,避免齿轮过宽。 (4)提高制造和安装精度。 (5)对轮齿进行沿齿宽方向的修缘。

3. 齿轮传动设计中,齿形系数

与哪些因素有关?

只与齿数有关,对于变位齿轮,还与变位系数

【答案】对于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形系数有关。

4. 什么是螺纹联接的紧联接和松联接?

【答案】装配时拧紧的螺纹联接为紧联接,反之为松联接。

5.

试分析链节距和链轮的转速对链条和链轮轮齿间的冲击的影响,设计中应如何考虑这些影响?

【答案】链节距和链轮的转速越大,对链条和链轮轮齿间的冲击越大,链传动的动载荷就越大。设计中,在满足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尽量选取小的链节距,且将链传动尽量布置在低速级。

二、分析计算题

6. 图1(a )所示为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简图,试设计输出轴。已知:该轴传递功率为转速

轮4为左旋斜齿圆柱齿轮,其分度圆直径

轮宽b=52mm,

螺旋角

【答案】(1)选择轴的材料

该轴传递中,小功率,转速较低,无特殊要求,故选择45优质碳素结构钢调质处理,其力学性能查设计手册得

(2)按扭转强度初步估算轴径

由设计手册查得材料系数A=110, 轴的最小直径

考虑轴端安装联轴器需要开键槽,将直径加大并取标准值,所以轴端最小直径(3)轴的结构设计

以直径为40mm 的等直径轴为基础进行设计(如图1(b )所示),考虑零件的拆装方便及定位需要,齿轮4及其右侧的零件从右侧装入,齿轮4左侧的零件从左边装入,轴的两端直径较小,其余各轴段根据需要将轴径逐渐加大。轴上零件的布置如图2所示。

2

在轴的输出端安装联轴器,联轴器的尺寸可以在设计手册中查得,现采用弹性套柱销联轴

即联轴器孔径为40mm ,联轴器长为112mm ,手册中其孔长为84mm ,故联轴器与

联轴器端面与轴承外端面距离取50mm (由减速器结构决定),联轴器用位。

轴配合的轴段长度取为80mm 。

的轴肩定

选左轴承为7210AC ,轴承内径20mm 。

轴承宽度20mm ,

故该段轴的直径为长度

根据轴承内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齿轮2、4的齿宽和它们间的轴向距离以及齿轮2、4与箱体内壁的距离等,确定两轴承内端面的距离为156.5mm 。

左轴承靠

的轴肩定位;齿轮4用

的轴肩定位,齿轮的右端面与右轴承内端面

间采用长度为27.5mm 的轴套,它一方面可轴向固定齿轮,另一方面可作为轴承的轴向定位。

宏轮4应与轴II 的齿轮3相啮合,即齿轮中间位置与右轴承内端面距离为50mm 。

齿轮和联轴器的周向固定用平键联接,轴承的周向固定用过盈配合联接,轴上其他零件的定位和固定如图2所示。

(4)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校核轴

画出轴的力学模型图(如图3(b )所示)

求齿轮4上的作用力 输出轴的转矩轮4圆周力轮4轴向力轮4径向力

计算支承反力 水平面支承反力

垂直面支承反力

画出弯矩图、转矩图和计算弯矩图 水平面弯矩图垂直面弯矩图

合成弯矩图

转矩图

校核轴的强度

由图3(i )和图4可知,I 剖面的当量弯矩不大但直径最小,VE 剖面所承受的当量弯矩最大而轴径不是最大值,故选I 和通剖面为危险剖面,校核I 和VII 剖面的强度。

计算当量弯矩时,转矩按脉动循环变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