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他认为,初级群体“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和合作等特征。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根据库利的解释,所谓初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2. 文化模式

【答案】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3.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4. 舒茨(AIfred Schutz)

【答案】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说的“社会事实”,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学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二、简答题

5. 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任何社会中个人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个人的绝对自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个人相对自由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的。社会控制是对个人的社会行为的控制和引导,并非对个人所有行为的控制和指导。

(2)过度控制不适当地限制了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欠度控制则不适当地放纵人们的社会行为,这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3)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将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也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社会进步,也是对个性的压抑。

6. 简述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答案】(1)家庭的功能

①家庭功能,即“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因国家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异。

②功能

a. 生物功能。家庭的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育两个方面。

b. 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生产功能外移,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表现为组织消费。在家庭之外获得收入并组织消费是家庭存在的物质基础。

c. 抚育功能。在一般家庭中生育子女是一项重要任务,儿童少年社会化,对儿童少年的关怀和培养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

d. 赡养功能。对老人的赡养包括物质卜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家庭成员之间因为相互之间的亲和性而在赡养老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休息与精神满足。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作为工作之外人们活动的另一重要场所,发挥着休息和满足家庭成员精神满足的功能。

③影响功能的因素

a. 社会发展的阶段。家庭的功能会因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异。

b. 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功能受到家庭生命周期的制约。这种制约表现为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某些家庭功能会突出显现,但过此阶段又会隐匿或退出。

c. 民族文化、社会政策等因素

(2)家庭功能的变迁

①家庭功能的变迁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的变化,它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含的改变、功能外移、旧功能消失与新功能出现,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等。

②相关概念

a. 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

庭制度和家庭本质的功能,因此只要社会的家庭制度不变,核心功能也将保持不变。

b.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单个家庭所存在的从诞生、发展直至死亡的整个运动过程,它随家庭组织者的年龄增长和需要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受家庭组织者的寿命制约。

③功能变迁

a. 在一定条件下,家庭功能的变迁是家庭制度变迁的表现;

b. 当社会发生变迁时,家庭功能相对来说总是最先随之变化的,而家庭结构则相对保持着稳定,所以可以把家庭功能的变化看作是社会影响家庭的主要表现。

7. 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答案】(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大战. 这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无知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不断地新陈代谢,整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上禅理的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但社会生产力并小是社会变迁的唯一原因。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之外,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的作用,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自然环境、人口、国家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等等;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社会变迁,还要受到种族特征、民族特征和各个国家、民族历史传统的影响。

(2)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主要内容:西方社会学所提出的社会变迁理论,主要包括在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

①在社会进化论看来,社会变迁好似生物有机体的进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成分小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与此同时社会有机体的管理和调节机制也日益分化和复杂。无论这种进化是单向的还是多元方向的发展,人类社会都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社会进化的主要方式是渐进的、连续的。

②历史循环理论认为,一个文明或社会的历程是起源、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在文明解体或衰亡的基础上,新的文明诞生、成长,但最终还会走向衰落和解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种循环往复变化的历史。

③社会均衡理论就其内在逻辑来说,是否认社会变迁的。而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一种历史的进化进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是社会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新的资源,由此导致社会系统新的分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整合,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④社会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体系是一个各个部分都被矛盾联结在一起的整体。由于不可调和的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社会变迁是必然的。社会冲突的根源不在于社会经济关系,而在于社会中权力分配的状况以及人们对权力再分配的欲望。

(3)两者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是把社会及其变迁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