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出租车行业承载着政府的公共政策、运营公司的收益、司机的生活来源、市民的出行工具等多重角色,其改革必定冲突着各方的利益。一方面,出租车行业被认为是政府管制失败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劳资关系虽已作为社会中一个基本的关系存在,但规范这种关系的机制几乎完全是缺乏的。出租车行业典型的资强劳弱现状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业内的劳资矛盾激化并显现,群体性事件频发。在现行的体制安排下,实际的管制政策效果已经背离了管制目标,导致权利寻租、利益分配不均、群体性事件高发等后果。频发的罢运事件,不仅是油价上涨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黑车泛滥的问题,许多罢运的背后,是失衡的劳资关系,是管制下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结盟,更是不对等环境下对公民权利的主张和诉求。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出租车行业的运营模式、利益分配的现状、主要的利益关系,分析制度设计的效应、劳资冲突的症结所在及其背后的权利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指出在社会转型、利益高度分化的今天,政府应当具备转变治理理念及治理方式的勇气和信心,完善调整各相关主体利益的政策过程、保障并落实公民的基本权利,建构一个开放透明、允许各方利益充分表达、均衡博弈的决策体制,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劳动者“体面劳动”的目标与愿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