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案】资本周转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循环的快慢程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1)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所以,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的大小以及它们的周转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运动的速度。总之,生产资本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c 在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 反之,就越快。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首要因素。
(2)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资本周转时间,即资本周转持续时间,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从大的力一面说,它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而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本身又有许多组成部分。不同的资本,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资本运动速度。具体包括:
①劳动期间,是指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产品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作日时数。劳动期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②非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的另一部分。非劳动时间包括劳动过程正常中断的时间即正常停工时间、自然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要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度,不仅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
③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问,应改变运输条件、加强市场信息搜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2.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主要表现。
【答案】平均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利润总量在各部门重新分配的过程。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主要表现为:
(l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会高于原有水平,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所得利润会低于原有水平,但由于这只是社会利润总量的重新分配,各部门所得的平均利
润量的总和与全社会剩余价值或利润总量是一致的。
(2)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以及各部门得到的利润量,不仅受部门内部因素的影响,还与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有关。如果社会资本在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占比重大,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就较高,反之则低。此外,由于市场运行的瞬息万变,各部门间的资本流动不可能静止下来,利润率的平均化作为一般趋势,是在各部门利润率的高低波动中实现的,在平均利润率起作用的条件下,各部门的利润率仍然会存在差别。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超额利润依然可以发生和存在,因为部门间的竞争不能代替部门内部的竞争,只不过过去表现为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就得到超额利润,现在则表现为只有自己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才可能得到超额利润。
(4)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普遍的规律,只要资本和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平均利润率就会作为一种客观趋势而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由于社会需求的结构和生产的结构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相对的,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部门间竞争的消失:
①资本在部门间争夺高利润的竞争愈演愈烈,使利润较高的部门容易产生投资过度而拉低利润率的情况;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带来的供应能力的不断扩张,以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趋势的存在,也使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另外,由于利润实际上是由可变资本直接带来的,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可变资本比重下降而影响了利润率; 技术进步在推动不变资本比重上升的同时就加大了固定资本的比重,从而又使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因此而有所减慢,影响了一定时期的利润率(年利润率)水平。
3.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它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 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 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 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体现。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包括:
a. 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也存在计划,但计划要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并且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计划只能尊重市场规律,弥补市场不足,而不能扭曲市场信号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否则必将损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
b. 企业行为自主化。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应拥有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全部权利和独立的经济利益,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和独立的法人。
c. 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并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各种经济政策、经济手段,按照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标的要求,引导、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宏观间接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
d. 市场管理法制化。整个市场与效率是由法律予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完全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
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还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造就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建立和健全发达的市场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b.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通行的是按资分配原则; 而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收入分配中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c.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日标。社会主义的根本日的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将运用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4. 自由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如何?
【答案】垄断指少数企业为获取垄断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对某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实行控制或独占。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和自由竞争的关系可以简要的概括成:垄断产生于自由竞争,但它没有消灭竞争,并与竞争并存。因为它没有消灭竞争的基础,即商品经济,它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两者的关系具体来讲:
(1)垄断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本质的经济特征,垄断产生于竞争。
①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生产集中。
②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垄断。
③当垄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时,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就发展为垄断的资本主义。
(2)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主要原因是:
①垄断没有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