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基础(同等学力加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民族特点,这包括了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两个方面。
(1)外在特征
①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发展中以远古时代的华夏文化(即后来的汉文化)为核心,同时吸收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②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发生中断现象,是一环扣一环向前发展的。
③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有容乃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敞开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
④多样性。中国文化在统一性里具有多样性,在整体性里具有差异性。
(2)内在特征
大体说来,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但总的来说,中国文化的内在特征包括:
①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②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同一。
③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而是一种浓厚的乡土情谊。
2. 中国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 “姓”与“氏”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1)中国姓氏的产生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2)“姓”与“氏”的区别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3. 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案】中国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
(1)最早产生的姓,即原有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他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赢等。
(2)以国邑为氏。如鲁、卫、晋、虞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之一。如牛、关、柯、丰等。
(5)以排行次第为氏,这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则可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宣、闵、简等。
(7)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如西门、东郭、东方等。
(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
(9)以事为氏。这类姓氏不多,但却很有意思。如李、林、昃等。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姬改为周、淳于改为于等。
(11)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等。
4. 为什么到明清出现了长篇小说? 试从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阐述其必然性。
【答案】明清之所以出现长篇小说,其原因在于:
(1)从社会发展看,长篇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2)长篇小说的出现也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①中国的古典小说发源于先秦的神话传说,后来又吸收了史传文学和寓言散文的一些东西,至汉代出现了将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结合在一起的作品。
②魏晋以后出现了“六朝小说”,一类“志人”,主要记载士族阶层的遗闻逸事,其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一类“志怪”,主要记述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多神仙鬼怪,其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
③唐代继承六朝小说的的传统,发展了小说的文学特色,作品人物、故事情节都趋于丰富多彩,形成“唐人传奇”,内容多描写爱情故事和豪侠故事,也有六朝志怪的痕迹。作品较为著名的有牛僧孺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薛用弱的《集异记》和裴铏的《传奇》等。《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离魂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都成为后世
戏曲创作依据的蓝本,并且影响了后来的小说创作。
④宋元以来市民阶层的兴起,产生了与市民艺术趣味密切相关的白话小说一一“话本”。内容主要有“小说”和“讲史”两类。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己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⑤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兴盛繁荣的时代,特别是白话小说创作广泛流行,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