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503阅读与评论(笔试,口试)之比较文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比较文学的类型学研究?
【答案】(1)比较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比较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是采用历史比较方法,把社会历史过程的同一阶段上发生的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不必考虑这些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真正意义上的类型学研究是从俄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发展而来的
①维谢洛夫斯基在《历史诗学》中贯穿的历史诗学理论,文学发展的规律与历史规律相一致,而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结构相似性,是比较类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②日尔蒙斯基继承了维谢洛夫斯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的理论,最终提出了俄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类型学观点。
2. 从比较视域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文化过滤的。
【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文化过滤主要依靠三个文化过滤机制:
(1)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心理
①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的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之所以偏爱象征主义文学而相对冷淡未来主义文学,就在于后者彻底否定人类以往的艺术传统的文学观念与中国现代作家既有的心理图式的冲突。中国现代作家反对的传统一般限定在思想、制度、习俗、道德等社会政治方面,而在审美心理上,他们仍然难以完全摆脱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潜在制约。
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往往将人的理想归宿指向神秘的彼岸世界的思想,但是中国一直匿乏对超验世界和终极价值的向往和追求的宗教精神传统,因此西方的这种宗教心理一直未能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完全认同。
(2)时代的文化审美需求
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演变表现为使文学日渐疏离社会的非社会化进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则表现为使文学日益与社会接近的趋向。
②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那一天起,种种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就一直挤压在中国现代作家面前,使他们不可能像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那样,将个人本位的观念张扬到极致,使个人与社会绝对对立起来,而对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灾难漠不关心。
(3)浪漫主义精神
①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虽然也存在着承继关系,但它们毕竟是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性质截然不同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的一些特性,正是在它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和超越中获得的。
②在中国,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之间是很难割分的,因为中国现代主义作家往往兼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倾向。在现代中国的接受者这里,浪漫主义不仅不是与现代主义水火不相容的,而且往往成为了他们筛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过滤器。
3.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形象学研究的实证性
形象学属于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此类研究的特点即注重事实联系。形象学的实证特色主要体现在它对异国形象的渊源及流变的探讨上。如果不做大量的原始资料准备,下一步的论述就会缺少基础,一旦基础发生动摇,整个论述就会站不住脚。所以形象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原典实证的基础上,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2)形象学研究的总体性
每一个具体文学形象的创造都必然与历史、社会、文化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形象学研究不能使阅读简单化,一定要从文本中走出来,要重视研究文学作品生产、传播、接受的条件,同样也要注重一切用来写作、生活、思维的文化材料。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应当坚持文学特色,而不至于成为一种变相的历史或社会学的研究。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国别文学中的形象研究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有辅助和借鉴作用。
4. 论述中西诗学在关于艺术本质方面的异同之处。
【答案】(1)中西诗学在关于艺术本质方面的相同之处
①中西诗学在关于艺术本质方面
二者都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以形象抒发情感或揭示义理,对于文学的艺术而言,便是借助语言塑造形象来达到这一目的。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而情感与义理却具有共通性、无限性、普遍性或必然性。艺术形象便是将具体与普遍融为一体的“具体的普遍性”。
②西方的“表现”与中国古代的“意境”很相似
在克罗齐艺术即表现的命题里,“表现”尚未抵达“概念”,因而是对于情感世界的整体直观,可以说,艺术作品恰恰是因为尚未抵达概念而实现了在艺术领域对概念体系的超越,这一点,宋人严羽表述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意境”所蕴含的其实就是“一”与“万”、有限与无限的有机互动关系,即其仍然未曾僧越“具体的普遍性”之艺术本性。
(2)中西诗学在关于艺术本质方面的不同之处
中西诗学关于艺术本质方面的不同主要是二者持不同的研究观点,具体表现为:
亚里士多德申言诗的功用在于通过唤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使他们得到净化、陶冶、宣泄,其中,道德教海与政治教化的内涵并未得到特别的重视。而中国的自孔子以来就提倡“诗教”观,特变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道德教诲与政治教化的内涵。
5. 怎样从比较的视域理解后殖民批评的变体?
【答案】从比较的视域来看,后殖民批评的变体是指中国大陆学术界把西方的后殖民批评接
受过来后,在使用中赋予自己的二次理解,这种二次理解可能是自觉的误读或不自觉的误读,其较之于原创后殖民批评再度产生一种变体的适用于中国大陆学术批评的后殖民批评理论。
6. 诗学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案】(1)在古代中国,诗学一词主要有两重含义
①专指《诗经》研究;
②泛指一般诗歌的创作技巧和其他理论问题的研究
a. 一段时期内诗歌创作的总称,如毋逢辰于大德十年所撰《王荆公集序》说“诗学盛于唐,理学盛于宋”,此“诗学”指的就是唐朝时的诗歌。
b. 诗歌的创作实践与技巧,这也是历代文人所云“学诗”之“学”的主要内涵。
c. 对诗歌自身的理论研究。诗学的这层含义,正如诗格、诗式、诗法之类的著述,其主旨本为探讨诗歌的创作问题,但在发掘主旨的同时也涉及到了诗歌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故这层含义只是附带谈到的部分。
(2)20世纪以来,由于西学大量涌人,诗学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与传统诗学著作主要强调诗歌的创作与技巧不同,这时期诗学研究注重的是诗歌的理论方面。
(3)比较文学学科进入中国文化语境之后,诗学不仅指诗歌理论,开始用来指称广义的文艺理论。
二、论述题
7. 结合新媒介给人带来的冲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试论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阅读。
【答案】(1)媒介及新媒介的概念
媒介原是指一种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介物。在现代传播学里,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文学媒介是文学语言与意义得以传播的物质形态及渠道,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类型。文学的常见体裁如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都是需要以特定的物质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等去传达的。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戏剧文学、广播文学、电视文学、音乐文学和网络文学等,则分别是以戏剧、广播、电视、电影、音乐和网络等媒介传达的。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主要经历了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后两种又被称为新媒介)等几个阶段。
(2)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
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表现在媒介不只是文学的外在物质传输渠道,也是文学本身的重要构成维度之一。不同的媒介选择会影响文学文本的意义走向。
①印刷媒介对文学阅读的影响
印刷媒介作为传统媒介,一直以来是文学文本主要传播方式。比如刘恒的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先后被三种不同的媒介文学、电影和电视传输,正是一个合适的例子。小说原发表在《北京文学》1997年第10期,以一种类似“黑色幽默”的看似轻松实则凝重的笔调,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