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85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之教育技术学导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习风格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它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包括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 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 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 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和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 其中,前三部分构成了学习风格的心理性层面,后两种则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
2. 教学设计
【答案】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己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3. 网络课程
【答案】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4. 流媒体技术
【答案】流媒体技术也称流式媒体技术. 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该技术先在使用者端的计算机上创建一个缓冲区,在播放前预先下一段数据作为缓冲,在网路实际连线速度小于播放所耗的速度时,播放程序就会取用一小段缓冲区内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播放的中断,也使得播放品质得以保证。
5.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答案】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6.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7. 远程教育
【答案】远程教育一般是指包括以下特性的教育形式: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 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 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 有双向交流的渠道。远程教学的特点有(1)在远即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 (2)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
(3)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 (4)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 (5)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6)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非实时的。
8. 先行组织者
【答案】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9. 学习资源
【答案】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10.学习策略
【答案】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即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程序和技巧。主要类型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二、论述题
11.联系实际,论述微博传播对教育的社会意义。
【答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在我国流行开来,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受到关注。微博的传播对教育的社会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微博使学校教育更为民主
微博用户不断增多,影响了不断增强。且篇幅简短,随意性强,信息被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储下来,闲言碎语结成的沟通网络极大提高了网络的真实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与教师的表达欲望被加强,表达也更加自山。这样就有利于规避教学与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教育更为民主化。近些年来,微博上教师体罚学生,使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不断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不断予以批评。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为规避这些问题采取措施。
(2)微博促进教育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基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博的用户人数也不断攀升。这使人们看到了微博的商机。以教育为主题发布微博的平台不断增多,教育资源的开发、教育合作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微博来发布信息。这样就促进了微博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微博信息的传播,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和学生学习条件逐渐为人们所知。人们通过微博获取的信息对这些地方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微博促进了教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微博的运用范围是囊括全球的。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学生都可以通过微博获知国外的教育动态,关注国外的教育文化,并与国外的学者或学习者进行交流与探讨。微博的发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简短的信息和开放的设计理念,使得微博传播的番外更广,速度更快。对于‘些断球重大的教育文化事件,如果有微博在场,人们都可以通过微博发表与得知,其实时性与快捷性超过所有媒体。微博促进了教育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教育的发展。
各种不同文化的代表性微博在微博上层出不穷,如英语、美剧、法语类微博,人们通过微博的关注功能,可以时常获取这些方面的知识。并且微博用户还可以与国外的用户相交流,了解不同的文化。
(4)微博拓宽了教育的空间
目前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开通了微博,再加上网技术的成熟与上网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微博,发表微博,随时随地的通过微博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同学伙伴探讨间题,形成网状学习群体; 可以便捷的与教师、专家、伙伴取得联系,解决学习问题。微博拓宽了课堂教学,提高了知识传播与习得的有效性。
(5)微博促进了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可以利用微博的功能与特点,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协作劳动和小组学习。同时,可以利用它配有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增强学习者对合作与学习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微博不仅可以作为学习者协作学习的工具,提高学习者之间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继续学习者的自身认知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微博来反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
(6)微博有利于累积教育资料
微博的一句话报导和碎片化模式,为教师和学生累积教育资料提供了方便。教师和学生如若出门在外,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突然灵光乍现,可以利用微博吧信息上传到微博记载。微博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