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治正史者颇少涉足,断代医学史亦甚今专研究医史者特有洞晓医术之长,志趣所向,对于有关隋唐医学史上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三个章节,第一张隋唐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讨论并祥列对医治与医教的仔细研究中所获结果,颇为改善了前人对此段医史研究的缺漏,制作了教前更为相近的有关医制设置和医教状况的表格。清晰展现出隋唐时期医制医教方面的盛况。另外,对先前多停留于概言其制度初备,人员较多而少有具体论述的错略研究加以深入,并首次探讨了唐太医署中医科学生的人数和规模情况。在隋唐史料中检寻唐代医署基础医教年限,并兼引日人丸山氏的研究所得,教可靠的推测基础医教党为二年。 文中第二章,首先分析了隋唐医学发展的原因,还肯定了与皇帝的态度及政府的支持之间不无密切关系。而世轻业医的风气由此改善,渐成尽孝之一种方式,甚而士大夫尤不耿习医,这对于医学事业当有促进的作用。 其次,从隋唐医学各科与药物学两方面,以详实的史料细致的论述了在各科医疗和理论中的状况,以及与前代相比的发展之处。与此部分引用大量医学史料、病理病因分析,以期全面描述隋唐时期的医学在针灸、内、外、伤、妇儿、五官、按摩各科盛况及进步。但限于篇幅,尚有许多更详细的论述,移于文中最后的隋唐医家部分。本章一般未言明某医家具体的创建。 在论述药物学方面的成就时,本章就所见正史,将《新修本草》的专著监修者定为二十三人对以往不确人数颇有澄清。同时就《新修本草》与《本草经集注》进行了对比论述,详细列举了二书对于诸多药物如石龙子、杨起石等的不同论述,从而以次证实《新秀本草》在纠正前代本草著作的错误时,所持的撰著态度是认真客观、实事求是的。对后世药物总结及药典的增损在指导思想和编撰体例上,都有着重大影响。章末分别列举了同时期较著名的其他本草著述。 本文第三章,从民族医学及对外医药交流两方面来论述隋唐医药交流的繁荣状况,具体分析论述了藏、回、壮医与汉医之间的交流互补;医及对外医药交流中,各自医学体系所获得的进展。 在论述汉藏医药交流中,从现存最早的藏医药古典文献《月王药诊》的编写,是以藏译《黄帝内经太素》为蓝本的史实出发,阐述了汉唐医学之间的渊源。同时认为文成公主与金成公主的入藏,对医药业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吐鲁番发现唐代抄写的《张文仲疗风方》、《神农本草经》的医药文献,以及《新修本草》载来自西域的药物和孙思邈加减西州续命汤而成的小续命唐等线索,从而说明汉回医药在隋唐时期得到广泛交流。 又以《诸病源侯论》、《千金方》、《本草拾遗》、《海药本草》等著作所引壮族地区地痧瘴等疾病和所产药物等,正是汉唐医药于隋唐间隋著文化的繁荣、交通的发展交流甚盛。 中外医药交流,首先以朝鲜、日本、越南与我国有悠久交往历史的三国为开端。由朝鲜仿唐制置医学并以中国医经教授学生及汲汲求取中国医方的事实,以及朝鲜的药物和“高丽老师方”在中国医籍確载而广为使用的情况而现实中朝间医药交流的空前盛况。日本于隋唐之前,尚无独立的医学教育与医疗系统,先是徽医于新羅,始知医方。隋唐时大批日本留学生相继不绝的来到中国,并取回许多医籍。日本文武朝大宝年间菜唐制,颁“大宝律令”规定医药职司,以教课程,习业年限均同唐制。而唐僧鉴真的东赴,日本留唐医生菅原清的学成归国,醋精了日人深研中国医学。至八世纪,中国医学与日本古经验医学混合并居于统治地位。越南在隋唐时期与中国的医药交流,远不如朝、日二国之繁盛,但其医学的发展是深受中国医学影像的国家之一,史籍与医著中亦多载有得自越南的药物。 文中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印度医药学对我国的影响,尤其佛经所载佛教医学,通过佛经的大量编译移来我国。并详细介绍了印度的“金蔴术”在隋唐时期的应用状况。又因隋唐进遗嘱基正式多在由印度传入我国之药物及医方以见印度医学对我国医学的促进作用。中国医学之传播印度,文献史料缺乏难以确考,然于印度医学对中国影响之深。可以推测印度医学接受中国影响当亦不少。关于此论,惜阈于文献阕无,仅得推论。 至于阿富汗、尼泊尔等地处丝路中段诸国,在密切的贸易往来同时伴随着医药的交流。诸国输入的不少药物丰富了中国药物血的内容。诃陵、堕婆登、狮子等东南亚古国与中国也有著医药的交流,并较前代有所发展。 大食于八世纪所建立的庞大帝国疆域与中国西部边境相邻,两国往来频繁,中国的炼丹术、脉学、本草学在此时较多的传入阿拉伯,并为阿拉伯形成自己独特的医学体系做出了贡献。波斯在未被大食所减之前,亦多次遣使来唐入贡,其中不乏药物,如无石子,阿魏等,丰富了中国本草学的内容。 在论述大秦与中国与药交流中,从分析其所献底也加起始,进而论述大秦景教于唐传入时,从徒中有擅医术者,说明此亦能造成医药的交流。 文章第二部,亦以三个章节分别详论隋唐时期的巢元方、孙思邈、王寿三大医家及其著作。第一章中从病因学和病理(诊断)学两个方面,论述了巢氏及其《病源》对与医疗诸科理论的认识提高和临床实践的发展。第二章对孙思邈这位医学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从其著作《千金》两方中的医德思想各科临床实践、预防医学思想以及药物方剂学等方面,详细说明其在隋唐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并收集了孙氏故里、遗迹和有关传说,进一步说明其在医学史上的影响和人们心目中的敬仰。第三章重点安排了从王寿《外台》中所引述的晋唐间医籍,并进一步论述王氏编撰此书时实取籓慎严谨的态度,反应了当时医疗水平的概貌,对唐及以前医籍的保存功不可泯。篇末略论杨尚善、王冰、甄氏兄弟、许贏宗等等隋唐名家,并认为当有更多的高医国手隐没史籍,但他们应是疗民疾苦的主力。 以上即是本文在论述隋唐医学与医家中的一些看法和理解,但作者智疏学浅,恐于论述当中多有纰缪、掛一漏万。切望得到批评于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