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
A. 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
B.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2.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 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 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答案】A
【解析】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
A. 本质
B. 基础
C. 动力
D. 升华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4.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人的本质应当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一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本性”。所以,我们既要研究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的一般本性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和发展的历史中实现和变化的。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
A. 批判其错误观点
B. 吸收其合理思想
C. 把二者结合起来
D. 批判地继承
【答案】D
【解析】批判地继承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吸收前人优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待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上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方式。
6. 国家的政体是( )。
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 国家政权的政治性质和组织原则
C.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D. 国家政权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答案】A
【解析】政体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等,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 实践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自觉能动性
B. 社会制约性
C. 直接现实性
D. 客观实在性
【答案】C
【解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是人自身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与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并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因而这种“感性的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8.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 知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答案】C
【解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不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而是源与流的关系。没有直接经验,就谈不上分析检验而得到间接经验。没有间接经验,我们就不能高度的归纳与整理我们所取得的直接经验并用诸实践之中。
9. “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辩证法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机械论观点
【答案】C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