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具体指出了教师在从事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要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创设出一定的具有价值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积极性。 情境就是指情景和境地,数学情境就是指能够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以及能够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1]。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学信息的展示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联想、想象和反思,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创设数学情境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数学刺激性的信息,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思维,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与原有认知之间的冲突、质疑和猜想,从而形成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达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近乎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当时的问题情境中,自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之中。
[1]钟志德.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9)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