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

A. 庠序之学

B. 国学

C. 乡学

D. 大学

【答案】A

2. 归纳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 )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 )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 )就可能是另一现象(Y )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共变法

D. 剩余法

【答案】B

3.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亲密感

C. 自我完善感

D. 自我同一感

【答案】D

【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

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因此,答案选D 。

4. 某本科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中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这一选题最容易受到质疑的地方是其( )。

A. 创新性

B. 价值性

C. 规范性

D. 可行性

【答案】D

5.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 经验主义课程论

B. 学科中心课程论

C. 存在主义课程论

D.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的流派。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经验主义课程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心理学化。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则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看待现代课程问题。

6. 某山区小学,每个年级数学、语文等科的教学均由一名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属于( )

A. 兼任教师

B. 主仟教师

C. 级任教师

D. 科任教师

【答案】C

【解析】考查不同类型老师概念的理解。主任教师主要是说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的老师,负责一个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老师。科任老师是不做班主任,专门承担各学科教学任务的专职老师。级任教师,每个年级数学、语文等科的教学均由一名教师担任的教师。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

A. “培养完人”

B. “培养独立个性”

C. “培养国际理解”

D.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国教育目的之共性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第六章《目的》部分,指出各国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和“培养完人”,明确提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力一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这篇文章,考查的频率非常高,而且越来越灵活细致,要认真分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8. 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

B.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 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 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其创立的“小先生制”的熟悉程度。陶行知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即“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利用上学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人,把这些识字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者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所以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医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9. 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

A. 量力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答案】B

【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此,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 而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认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是人的知识的惟一真实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惟一真实基础,因而他将直观性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