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17中外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何承天新律

【答案】何承天新律是由南朝乐律学家何承天(370-447)所创的律制。《宋书·乐志》中称其为“新律”。何承天新律不同于京房六十律中提出的加律方法,而是致力于实现古人“十二律旋相为宫”的理想,寻求在十二律内部进行调整的新的途径。他将所生变黄钟的8.8788寸与正黄钟9寸取差值,得0.1212寸。根据三分损益生律顺序,每生一律迭加0.0101寸,使得生至第13律时恰成9寸还生黄钟。这种律制取振动体长度的等差数列,虽然并非真正的十二平均律,但它在实际效果上已十分接近。因此何承天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字计算对十二平均律的探索,在中国律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潇湘水云》

【答案】《潇湘水云》是一首古琴曲。南宋郭沔(字楚望,生卒年不详)所作,最早刊印于明代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中。南宋时期,元兵入侵,郭沔定居于湖南衡山附近。湖南境有潇、湘二水,还有传说中舜帝埋葬的九嶷山。乐曲描写了作者泛舟于潇湘两水汇合之处,欲远眺九嶷山,却被云雾遮蔽,由此不禁触景生情,引发出国破家亡的伤感之情。《潇湘水云》原为10段,清代发展为18段,由引子、尾声和四大部分组成,通过散音、按音、泛音的不同音色以及大幅度的吟揉手法,描绘了或轻雾缭绕、水波苍茫,或奔腾翻涌、云水激荡的场景。全曲气势壮阔、结构严密、寓情于景,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首难得的优秀琴曲,也是当代琴家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3. “百戏”

【答案】“百戏”是我国古代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总称,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杂戏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表演中多伴有音乐的唱奏。“百戏”一词出现在汉代,张衡《西京赋》最早在文学作品中记述我国古代“白戏”的演出情况,汉代特有的石刻画像艺术以及杂技陶俑则形象地冉现了汉代白戏演出的盛况。在汉代,“角抵戏”又是“百戏”的别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百戏”继续盛行,以至于宗庙祭祀中都有表演。南北朝以后,“百戏”亦称“散乐”。到隋代,“百戏”这种原本是民间的艺术己为宫廷所吸收,变得相当贵族化。唐代“百戏”始终为贵族统治阶级所喜爱,其形式之多样、表演之精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如最有特色的“舞马”。元代以后,“百戏”内容更加丰富,却各自走向独立艺术形式,包罗万象的“百戏”一词最终销声匿迹。

4. 八音

【答案】八音是周代出现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类:金、石、

丝、竹、匏、土、革、木。各类别代表性乐器如下:金(钟)、石(磬), 丝(琴)、竹(管)、匏(笙)、土(埙)、革(土鼓、足鼓)、木(柷、敌)。八类乐器中,以“革”类的鼓和“竹”类的吹管乐器数量最多,二者占有先秦乐器总数的一半以上。“金”类的钟和“石”类的磬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以富于穿透力的音色、精密的音律和宽广的音域,体现着当时音乐文化的进步。琴瑟类弹奏乐器的出现,则以富于歌唱性的音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彩反映了周代乐器的成熟与发展。此外,八音乐器中己经有了不少乐器组合形式,如“琴瑟和鸣”、“钟鼓喤喤”等。八音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当时我国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5. 节奏

【答案】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能够使乐曲体现出情感地波动起伏,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任何音乐,无论是庞大的交响乐,肃穆的宗教歌唱,还是简朴的乡村民歌,都具有节奏。音乐的奥妙之一在于周期性律动的无限多样性: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各有不同的强拍循环周期,它们构成音乐的不同格调。音乐的节奏和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速度直接影响音乐的性格。

6. 勾栏

【答案】勾栏是宋代出现的百戏杂剧演出场所,又叫勾阑、构栏。勾栏,是栏杆的别名,因所刻花纹皆互相勾连,因而得名。勾栏里通常有戏台、戏房、神楼、腰棚等建筑,因而勾栏多以“棚”为名,如“莲花棚”、“牡悬棚”等,大的可以容纳数千名观众。勾栏中表演的技艺种类繁多,如唱赚、诸宫调、鼓子词、傀儡影戏,还有说经书、讲史、说笑话等。与在路边流动演出的艺人不同,在勾栏中表演的艺人实际上己经是专业化的演员,他们都有自己的艺名,如张五牛、浑身眼等,有的终身只在一处演出。勾栏艺人技艺高超,宫廷经常从中挑选精彩的节目,可见此时民间技艺已经发展到可以与宫廷技艺相抗衡的水平。民间固定演出场所“勾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市民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中国音乐进入了以民间音乐为主体的新时期。

7. 鼓吹乐

【答案】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鼓吹乐以鼓、排箫和茄为主奏乐器,中问有歌唱。鼓吹乐自秦汉代以来起源于我国西北边境地区,根据主奏乐器和表演场合分为二部,有箫茄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 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于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一般把鼓吹乐按用途分为四类: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横吹。鼓吹乐的具体划分并无严格界限,并随时代而异,愈近后世各类之间区别愈小,最终统称鼓吹其音乐成分最初是以外族音乐为主的,两汉期间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民间音乐关系密切,横吹则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有关,汉魏以后与北狄乐及北方箫鼓有关。鼓吹乐源于民间,后供奉于官府,其后又逐渐向民问发展,明清以来的民间吹打与鼓吹乐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8. 朱载堉(1536-1611)

【答案】我国明代伟大的乐律学家、历数学家。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河南怀庆府(今沁阳)

人,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他的学识来自外舅祖何塘所遗著作与父亲的直接传授。青年时代因悲其父无罪而遭禁锢,筑土室于宫门外19年,潜心数律研究。厚烷复爵后,他虽以世子身份复入王宫,但已视功名利禄若浮云。潜心学术研究。晚年辞掉王位,自称“道人”,以著述终老。其主要乐律学研究成果大都收入其《乐律全书》。该书共47卷,其中汇刊的主要乐律学著作有《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等。“新法密率”的计算成果最早见于《律历融通》(1581年作序)。

二、选择题

9. 周代“十二律”,由低至高第三个乐律的名称是( )。

A. 林钟

B. 蕤宾

C. 太簇

D. 仲吕

【答案】C

【解析】十二律吕是汉族古典音乐名词,《国语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10.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 ),陶制,平底梨形,有五至十个大小不一的音孔,音色淳厚、古朴。

A. 埙

B. 竖笛

C. 葫芦丝

D. 竽

【答案】A

【解析】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11.《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的曲牌数目为( )。

A.1746个

B.2094个

C.3094个

D.4466个

【答案】B

【解析】《九宫大成》,汉族戏曲曲谱。共82卷,南北曲曲牌2094个,曲谱4466首。全书选用了唐、五代、宋词、金元诸宫调、元代散曲、明朝散曲、南戏、北杂剧、明清昆腔、清宫承应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