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和信息交流工具,计算机网络已经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网络空间在给人类带来无数便捷和利益的同时,也给隐私权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现在凭借高科技手段,对他人隐私的获取和侵犯变得轻而易举。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用户组成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侵害青少年网络隐私权的事件屡屡发生,这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个人生活的安宁以及家庭都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了解青少年的网络隐私关注状况,分析青少年网络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保护青少年的网络隐私权也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网络隐私权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信息隐私关注量表及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对Naresh et al.在2004年提出的网络使用者信息隐私关注量表进行了修正,确定了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收集、控制、知晓(共10个项目),性别、网龄、父母学历、提供信息的真实程度,全表共14个项目的调查问卷。对量表进行了前侧、修正后试测,最后量表定稿正式发放问卷,选取西安市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了Naresh et al在2004年所提出来的信息隐私关注工具的维度结构。与之前的研究发现一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工具的每一维度都是可靠和明确的,该工具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得以验证,为以后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隐私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了性别、网龄、父母学历、提供信息的真实程度等个人因素对青少年网络隐私关注的影响状况,结论是:性别对网络隐私关注的影响不显著;网龄对隐私关注的知晓维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且网龄较长的学生对知晓维度的关注水平比网龄较短的学生高;父母的学历对隐私关注的收集或知晓维度有显著的影响,父母学历较高的学生对收集和知晓维度的关注水平比父母学历较低的学生高;网络隐私的关注程度对提供信息的真假程度有显著影响,对收集更为关注的学生更倾向于提供虚假信息。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青少年网络隐私保护的合理化建议:如学会上网,提高对网络的使用能力; 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家庭教育,家校结合,增强学生的保护能力;重视诚信教育,塑造健康的人格;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学生的技术保护措施教育;以及其他保护网络隐私的方法等等,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引导教育作用,使青少年对网络隐私的保护从思想认识上、技术使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