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大学语言学概论(汉、维)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

【答案】(1)构形语素

构形语素指的是指在构词中只负责起改变词的形态,不改变词的意义,也不生成新的词的构词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派生词缀称为构词语素,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也可以和词缀一起构成词。派生词缀豁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如英语的work 是个动词,表“工作”义,而加了派生词缀-er 后的worker 增加了表“……的人”的词义,词类也变成了名词。

(2)构词语素构词语素指的是在构词中生成新词的构词语素。把屈折词缀称为变词(构形)语素。

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也即屈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比如英语的book 加上-s 以后成为books ,walk 加上-s 、-ing 、-ed 之后而成为walks 、walking 、walked ,复数s 不仅与单个名词有关,还决定句子中与它搭配的动词要用复数形式,是句法范畴的表征。加了屈折后缀之后,名词仍然是名词,动词仍然是动词。因此加了屈折后缀的词形都被看作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都是语素的组成部分,是两种有关联的语素类型。

2.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这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

二、简答题

3.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案】(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适应人类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用语言进行交际,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说话人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另一个方面是,听话人通过同样的工具来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交流思想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内容。当然,除了交流思想之外,人们也能连带地运用语言彼此表达感情。一般动物没有思想可以交流,也就没有语言。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之外,人们还能用图画、手势、击鼓、烽火、红绿灯等等去传递消息、交流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这些都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它们的表达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语言是不依赖于其它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只有语言才是人类社会一天也不能缺少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关系最深的、能充分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

4. “毛主席是运用语言的模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这句话中所用的两个“语言”的含义与我们课文中所讲到的“语言”的含义是不是一致?

【答案】不一致。这句话中所用的两个“语言”指的是“言语”,即写作时写下来的话。话都是由某种语言的词按照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它也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但它不是这种语言本身。因此,它们不同于课文中所讲到的“语言”,我们课文中所讲到的“语言”指的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5. 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各民族语言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答案】某一民族的语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其它各民族的语言在这一民族语言的影响下获得迅速的发展,这是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中语言间相互关系的两个重要的、有着紧密联系的方面。例如,我国各族人民越是全面地、牢固地掌握汉语,那么汉语对他们的语言的影响也会更深、更大,而汉语也会更多地从各族语言中吸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成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语言间的这种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

6. 字与词的关系怎样?

【答案】文字中的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从记录的音节数目来看,它既可能只有一个音节,也可能有几个音节。如英吉利文字中的"bicycle" ,字形——"bicycle" ,字音—

[baisikl],字义——“自行车”,记录三个音节。而我国的汉字则是另一种情况,一个字原则上只记录一个音节,而汉语的词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复音节的,所以一个汉字可能记录一个词(如“红”“笑”“树”),也可能只记录一个词素(如“捍”“溉”“铿”);此外,还有少数的字并未记录完整的语言成分,要几个字合起来才能记录一个词或词素(如“首藉”)中的“首”“藉”、“孑”中的“孑”“”、“卡宾枪”中的“卡”“宾”。

7. 为什么说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

【答案】(1)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任何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死亡都是与一定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死亡息息相关的。在语言研究中利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固然是语言学的一个进步,但无论怎样地研究语言都不能改变语言是社会现象这一事实。语言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具有自然属性。但是,语言的一切自然属性都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任何语言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被创造的,而且是经过许多时代由全社会创造出来的。当然,人们也不能抹煞个人在语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既然社会推动了语言的发展,那么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个人在语言发展中就会有一分作用。语言中的创新在得到社会

公认而普遍使用之前,总是先出现在少数人的言语中的。

8. 语言词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不同语言的词汇是不同的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1)什么样的意义与什么样的语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的词汇中是不同的。

(2)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也可以有几个意义。

(3)甲语言中用一个词来标志的一定范围的事物,在乙语言中却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分别标志; 反过来,其中乙语言的一个词所标志的事物在甲语言中却要用词的组合来标志。

9. 为什么有些词会在语言的发展中消失?

【答案】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词因为逐渐不为人们所运用而趋于消失。

(1)词的消失往往与某些事物的消失有关。在没有文字的语言中,由十客观事物的消失,标志它的词也就随之消失,后世的人就无法知道它们。在有文字的语言中; 客观事物虽然消失,但很多标志它的词却可保留在文献中,在描写社会的历史发展的时候,其中很多词还要运用,如汉语的“宗庙”“社樱”等等。

(2)有些词的消失与客观事物是否消失无关,主要是由于人们认识的改变。例如解放前通行的“戏子”“迪化”“镇南关”“归绥”等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并没有消失,但这些词所反映的旧的思想观点与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不相容,因此解放后就为代表新观点的“演员”(“艺人”)“乌鲁木齐”“友谊关”“呼和浩特”等词所代替。

(3)词的消失也可能既不由于客观事物的消失,也不由于人们认识的改变,而纯粹是词汇内部的一种调整的结果,例如在汉语词汇的发展中“目”为“眼睛”所代替,“面”为“脸”所代替,“耳”为“耳朵”所代替; “石”为“石头”所代替; “桌”为“桌子”所代替; “虎”为“老虎”所代替,等等。

10.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案】语言和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1)区别

①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②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③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④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⑤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2)联系

①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

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个人头脑中所掌握的语言系统,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或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对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