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303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作轨迹

【答案】运动轨迹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为止所经过的路线组成的动作的空间特征。运动轨迹由运动轨迹方向、运动轨迹形式和运动幅度表示。

2. 体育价值观

【答案】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或者说是关于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包括体育经济价值观、体育社会价值观、体育精神价值观和体育健康价值观。

二、简答题

3.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有哪些特征?

【答案】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即对体育进行多层次、多视角以至全方位的研究,并经反复验证所形成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

(1)体育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①学科分化表现为把科学知识的个别分支分离出去,使之成为具有自己特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学科综合是指在科学分化的基础上,由于认识到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必然联系及其共有特征,由此又形成一些具有新质且内涵更大的学科。

②在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过程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综合的趋势占重要地位,学科的分化实际上已经是系统综合化趋势的一种表现。

③体育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顺应和体现了体育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进程。

(2)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体育科学自身的完善

①通过不断改进科研手段,更新仪器设备,获得新研究成果,可以加快体育科学的自我更新和完善。

②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移植、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体育的学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当今体育科学研究的普遍现象。

③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了一些已形成的体育学科的自我更新和进一步完善,并导致新学科的不断出现。

(3)体育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并为体育实践服务

20世纪50年代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经历了由学科理论建设和分科研究为主转向重视为体育实践服务的过程。

①在竞技体育方面,体育科学为保证运动员健康、发挥人类最大的运动潜力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做出了重要贝献。

②面对全球兴起的大众体育热,体育科学研究也倾注力量。

③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育社会化,导致体育科研成果作为科技产品推向社会。

4. 什么是特质性攻击?什么是状态性攻击?通过什么方法能测定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

【答案】根据个体人格(个性)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攻击性行为分为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两种。

(1)特质性攻击是指个体具有攻击性的性格特征,并经常发生攻击行为。具有特质性攻击的人,更容易产生状态性攻击行为。

(2)状态性攻击是指一种暂时的攻击行为状态。

(3)借助于人格问卷和有关攻击性问卷能测出这两种攻击性倾向。

5. 简述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

【答案】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有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以及相信康复方法的效果等。

(1)调整认知

通过调整运动员的认知,可以改变运动员的不合理信念,解决影响运动员损伤康复的深层心理问题。包括认识理解运动损伤;正确归因;客观坦诚。

(2)设置目标

设置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将注意指向当前的活动任务,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

(3)积极思维

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通过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运动员战胜运动损伤带来的身心痛苦,并可能缩短康复练习所需时间。

(4)社会支持

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发地建立我们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不知不觉中已经自发地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与帮助,如家人、教练、队友、朋友等等。

(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应对技能对运动损伤后心理上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要自身拥有免疫力和修复力。

①酸葡萄效应。在心理斗争过程中,以“歪曲事实”为代价去换得一种“心理平衡”。

②否认与移置。运动员可以借用精神分析称之为“否认”的心理机制来降低自己心理上所要承受的压力。选择合适的发泄对象和发泄方式。

③投射与升华。

a. 投射是人类潜意识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它能够把我们内心的不满和焦虑,以一种“伪装”的形式折射出去。

b. 升华则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

④避免消极谣言。运动员大多有一种夸大受伤程度、用灾难性的字眼去形容伤势的倾向,无形中会产生或加重焦虑情绪,所以应避免消极断言。

⑤问题定向。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压力和挫折情境,可以去躲避,也可以针对损伤情况,去积极地治疗和处理。

⑥表象训练。表象训练用于运动损伤的康复,可以加速受伤部位的复原,以及防止运动技能的退化。

6. 简述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

【答案】(1)运动动机和运动行为概念

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行为是指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了满足某种体育(运动)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2)运动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

①正确的动机及适宜强度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过弱或过强的动机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是消极的。

②不适宜的动机可通过认知、情绪、自我控制等机制对运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学生注意涣散或狭窄、情绪低沉或亢奋、技能学习缓慢或动作完成失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3)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效果之间相辅相成

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效果也可以増强学生的运动动机。

7. 什么是渐进放松训练? 进行该训练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答案】(1)渐进放松训练的概念

渐进放松训练是通过先使某肌群紧张,再使其充分放松,以建立肌肉紧张与放松程度的区分感觉的一种训练方法。渐进放松训练通常是练习者主观地让某一肌肉群先紧张收缩,然后充分放松,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渐进放松训练的目的在于帮助练习者获得身体各个部位,特别是头部和颈部等肌肉紧张的精确感觉,使练习者在几分钟内全身完全放松。

(2)渐进放松训练的三个阶段

①基本渐进放松法的练习。

②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

③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