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以博大精深见称于世的唐文化曹经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直至今天,人们还不时地将目光投向那文明的古邦。于是,清理唐文化遗产,以还它的真实面貌,遂成为唐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学者们设想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探究唐文化的奥秘。本文以唐文化的载体─行宫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考索唐代行宫建置兴废的基础上,全面透视了与行宫有关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乐舞杂要、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和人文旅游等文化现象,以有历史研究价值的行宫侧面展示了唐文化辉煌灿烂的瑰丽篇章。 强盛的国力使得唐代成为中国古代行宫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终唐一世,尤其是唐代前期,营建了大量的离宫别苑。史籍可考的唐代行宫计有47所。其中晋阳宫、长春宫、兴德宫、凤泉宫、九成宫、洛阳宫、太平宫、神台宫、汾阳宫、显仁宫、轩游宫、福昌宫、琼岳宫、金城宫等14所绍继隋代。唐代另创新建了33所行宫,包括庆善宫、龙跃宫是由高祖故居、飞龙宫是由玄宗旧宅改置的行宫。唐朝置监,设有总监、副监、丞等官员,负责行宫的经营和管理。唐代行宫按其功用大致可以分为避暑宫、温泉宫、两京道行宫和军事边防宫四类。因其功用不同,唐代行宫在座基选址上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各有所重,但都要具备风光绮丽的地理景观,尽取河山之胜、兼求自然之趣是唐代行宫选址时循行不悖的总则。古代交通条件落后,受其影响,唐代行宫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密集京都周围的特点。 帝王行幸主观上是为了游乐,客观上却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行宫为这种文化活动提供了可以凭据的理想场所,同时也使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载体,从而形成了以行宫为依托,融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宗教、建筑等艺术为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行宫文化。在百花竞放、争奇斗艳的唐代文苑中,以行宫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别具一格,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唐代诗人各以独特的风格和情调,对行宫风物寄予吟咏之间,名作杰构仿佛晨星闪耀天际,为唐代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行宫图画在气象万千的唐代画苑中虽吉光片羽,但点画皆宝。行宫里的书法碑刻在佳作如林的唐代书法园地里熠熠生辉,至若旷代稀观的《温泉铭》、《九成宫醴泉铭》则誉驰千秋。唐代行宫里的乐舞杂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文舞《功成庆善乐》在庆善宫酝酿诞生,武舞《秦王破阵乐》在九成宫重振雄风,法曲《霓裳羽衣舞》在华清宫尽态极妍,它们风采独具,鼎立舞坛,冠压群芳,在唐代艺苑中享有历史盛名。李唐之世,佛教广泛流行,禅宗弘传甚盛,其于行宫,唐代帝王或开窟造像,或兴建寺庙,或舍宫为寺,广作佛事,唐代行宫里闪耀着迷离惝恍的佛光禅影。唐代行宫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具有非同一般的建筑文化艺术。行宫建筑的遗物遗迹同其它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唐代文化艺术遗产的一部分,尤其是华清宫皇、妃汤池和九成宫37号殿址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唐代社会的认识,多方面填补了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空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唐代行宫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历史文化积淀雄厚,尤以人文旅游资源最具特色。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和考古发现,大力开展唐代行宫文化旅游,不仅可以拓宽旅游领域,带动经济繁荣,而且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 唐代行宫文化是唐文化在行宫中的投射反映,它是帝王行幸活动与文娱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文学、书画、乐舞、宗教、建筑、旅游等诸多文化要素的复。合体,它以娱乐文化为特色、以精神形态为主体呈现于唐代社会。唐代行宫多有兴衰,其文化却永不泯灭。灿若群星的行宫是唐文化的渊薮,颇具光芒的行宫文化是唐文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