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大学普通生物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假果。

【答案】除了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花冠及整个花序等其他结构共同参与果实形成,假果是指这种非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南瓜、苹果等的果实。

2. 异养。

【答案】异养是指生物自身不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也不能从日光中获得能量,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有机物,并从这些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营养方式。

3. 感觉器官。

【答案】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和非神经性附属结构一起构成的感受装置。如视觉器官眼。

4. 希尔反应。

【答案】希尔反应是指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照光,使水分解,释放氧气并还原电子受体的反应。希尔发现在分离的叶绿体(实际是被膜破裂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照光时可使水分解而释放氧气。

5. 液泡。

【答案】液泡是指在细胞质中由单层膜包被的充满稀溶液的囊泡,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原生生物的细胞中,各有其特有功能。

6. 无性生殖。

【答案】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7. 原初电子供体。

【答案】原初电子供体即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先向原初电子受体供给电子的。

8. 生态金字塔。

【答案】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每级的个体数目、生物量或所含能量呈递减式塔型分布。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顺着营养级序列向上,能量急剧地、梯级般地递减,用图表示则得到能量金字塔;有机体的个体数目一般也向上急剧递减而构成数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生物量顺序向上递减构成生物量金字塔。

二、简答题

9. 简述群落的演替及其特点。

【答案】(1)群落的演替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的依次取代现象。

(2)特点

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的方向和可以预测的。可以分为:

a. 原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地点从没有生长过任何植物的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b. 次生演替:如果由于火灾、洪水泛滥和人为破坏把原生群落毁灭,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例如在森林火灾、人工弃耕和林木砍伐后所发生的天然演替就是次生演替,次生林就是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原生演替要比次生演替经历更长的时间,这是由于原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

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是指演替达到了最终平衡状态的群落,在这个平衡点上的群落结构最复杂最稳定,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10.什么是自主神经系统?

【答案】自主神经系统的含义:(1)外周神经控制内脏的活动的部分;(2)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一一拮抗作用;(3)不受意志控制;(4)受中枢神经系统密切控制。

11.何谓染色体组型,何谓染色体带型,对染色体组型和带型的分析有什么意义。

【答案】(1)染色体组型是指根据染色体的相对大小,着丝粒的位置,臂的长短,随体的有无等特征,把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按一定顺序分组排列起来构成的图像。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也就是说,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2)将分裂中期染色体加热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吉姆萨氏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染色体上出现横带,称为G 带。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母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称为R 带。吉母萨氏染色显示的G 带是富含A-T 核苷酸的片段,热碱溶液处理后,吉母萨氏染色则显示富含G-C 序列的R 带。

(3)各个染色体的带型形态是稳定的,因此根据带型即可区分不同的染色体。不同的物种,染色体的带型各有特点。从生物进化上看,带型又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特征,人的各染色体的带型和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应染色体的带型基本相同。染色体带型变化往往是某些遗传疾病和肿瘤疾病的特征和病因。

12.什么是物种?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隔离的较小种群比较大种群更容易产生新物种?

【答案】(1)物种的定义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在有性别分化的生物中,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交替分布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他

的物种群体存在生殖上隔离。现代遗传学认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锁链上的基本环节。

(2)物种的形成

生殖障碍造成物种分离,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隔离很长时间后会产生生殖隔离,即使重新重叠分布也不能交配,这两个亚种就成为了两个新的物种。

物种基因突变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也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多倍化是快速产生新物种的途径。

(3)隔离的较小种群更易产生新物种的原因

隔离的小种群,由于它们的基因频率更容易由于偶然的因素(基因漂变等)而改变,加上新

地区的不同环境因素的选择,使小种群向不同方向发展,因而比大种群更容易产生新品种或新种。

13.多肽链在疏水环境还是亲水环境更容易形成螺旋?为什么?

【答案】由于稳定螺旋的力是氢键,那么在疏水环境中很少有极性基团干扰氢键的形成,而在亲水环境中则存在较多的极性基团或极性分子,它们能够干扰螺旋中的氢键使之变得不稳定。所以多肽链片段在疏水环境中更利于螺旋的形成。

14.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

【答案】遗传密码是指包含在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核苷酸序列中的遗传信息,它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决定蛋白质的化学构成和生物学功能。遗传密码的特点如下:

(1)连续性

的读码方向从

端至端方向,两个密码子之间无任何核苷酸隔开

,链上碱基的插入、缺失和重叠,均会造成移码突变。

(2)简并性:一个氨基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改变往往不影响氨基酸翻译。

(3)摆动性:上的密码子与转运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时,大多数情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也可能出现不严格配对,尤其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配对时,常出现不严格碱基互补,即摆动配对。

(4)通用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码,从原核生物到人类都通用。

(5)遗传密码为三联体:由3个碱基组合在一起的编码方式。

三、论述题

15.试述细菌的营养和呼吸。

【答案】(1)细菌的营养类型具有多样性,根据碳的来源、能量来源及电子供体性质可分为4种营养类型:

光能自养型:以

化能自养型:以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光为能源的营养类型。

为主要碳源,自无机物氧化获得能量的营养类型。

光能异养型:碳来源于有机物,以光为能源的营养类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