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鲁东大学普通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常规绝灭。

【答案】常规绝灭是指生命史中各个时期都以一定的规模经常性地发生的绝灭,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新种的产生和某些已有物种的消失。

2. 生活史。

【答案】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从种子开始至新一代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种子植物的生活史或是生活周期。

3. 邻地种形成。

【答案】邻地种形成是指初始种群的地理分布区相邻接,种群间的个体在边界区有某种程度的基因交流,但最终仍导致新种的产生。

4. 初生结构。

【答案】初生结构是指在植物体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

5. 质粒。

【答案】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能自我复制的小型双链环状DNA 分子。

6. 上位子房。

【答案】上位子房是指花萼、花冠和雄蕊着生点都排在子房的下面的结构。这样的花称为下位花。

7. 热力学。

【答案】热力学是指研究所有物体中能量转化规律的科学。

8. 神经胶质细胞

【答案】神经胶质细胞也称为神经胶质,是指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二、简答题

9. 以生长素为例,说明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案】生长素是植物五大激素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发育中的幼茎伸长。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

(1)酸生长理论:生长素刺激植物细胞膜中的质子泵,把质子()泵入细胞壁,活化某种酶使之降解细胞壁中纤维素分子交联的氢键,使细胞壁松弛、导致细胞渗透吸水膨胀,伸长。细胞进一步合成壁物质和细胞质,因此能继续伸长。

(2)基因活化学说:IAA 诱导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生成多种新酶,促进细胞的伸长,同时也为细胞生长积累物质。

(3)生长素受体学说:已从植物细胞中分离得到生长素受体,激素与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表现出促进细胞生长的生物学效应。

10.为何使用康复“非典”病人的血清可以治疗“非典”患者?找到了“非典”的病原体后,如何研制防治“非典”的单克隆抗体疫苗?

【答案】(1)康复“非典”病人的血清可以治疗“非典”患者的原因

“非典”康复病人的血清中已产生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起到治疗的作用。

(2)单克隆抗体疫苗研制途径

①特异性B 细胞制备:病原体(冠状病毒)(表面特异性抗原)注射入小鼠体内,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应B 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 淋巴细胞。

②细胞融合(杂交):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处死小鼠,制备脾细胞悬液,将同系骨瘤细胞和小鼠脾中的B 细胞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使淋巴细胞和骨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③选择性培养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产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11.什么是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请举例说明。

【答案】(1)初级演替

初级演替又称原生演替,是指从没有生长过任何植物的裸岩、沙丘和湖底进行的群落演替。例如地球生命进化最初形成的群落都是初级演替的结果,演替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2)次级演替

次级演替是指由于火灾、洪水泛滥和人为破坏把原生群落毁灭,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进行的演替。例如在森林火灾、人工弃耕和林木砍伐后所发生的天然演替是次生演替。

12.以简约眼为例说明散光、远视眼和近视眼的形成和校正方式。

【答案】异常眼是指由于眼的折光系统或眼的形状发生异常,平行光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引起的不正常的眼,包括散光、远视眼和近视眼三种类型。

(1)近视是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远处物体成像模糊。大都是由于眼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曲度增大,可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近处物体成像模糊。大都由于眼的前后径过短或角膜曲度减小所致。可用凸透镜矫正。

(3)散光是指从不同经纬线方向射入的光线不能全部聚焦在视网膜上,造成视像模糊和歪曲,

大多是由于角膜表面经线和纬线的曲度不一致所致。用圆柱形透镜矫正。

13.简述物种形成的方式。

【答案】物种简称“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物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互相隔离,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形成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异域物种形成

异域物种形成是指在被隔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新的物种同老物种之间的性状分歧和生殖隔离的形成,其中自然选择对异域物种形成起主要作用。

(2)彼此独立发生的相似的物种形成

同域物种形成

同域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可以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条件下形成。

并行的物种形成

并行的物种形成是指同一物种的后代在不同地方彼此独立地形成有相似适应性状的物种。 (3)多倍体植物一经产生就是一种新的物种

在渐进的物种形成中,进化的原材料最终来自结构基因的点突变,物种形成是突变、重组、选择和隔离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遗传的变化中发育调节基因的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非整倍性和整倍性的变化等变异作用,物种形成过程能比较迅速甚至跳跃式完成。新的多倍体植物一经形成,就和它的二倍体亲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瞬时”就成为另外一种新的物种。

(4)物种形成可能是渐进的也可能是跳跃的

点断平衡模式认为新的物种是跳跃式出现的,一旦形成,将长期处于表型平衡状态,直到另一次物种形成的突然出现。

14.简述生物的研究方法。

【答案】生物的研究方法有:

(1)科学观察。观察是从客观世界中得到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2)假说和实验。假说必须是可以验证的,这是科学实验的重要原则,实验不仅意味着某种精确的操作,而且是一种思考形式。

(3)模型实验。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原型)进行实验非常困难,或者简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来进行实验。模型可是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

三、论述题

15.解释下列现象发生的原因:市场上常常可以买到无籽西瓜、无籽西红柿等果蔬。

【答案】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应用,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培养无籽西瓜的方法: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 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