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344风景园林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张涟(南垣)

【答案】“张涟”(1587~1673),松江华亭人,字(或号)南垣,擅长叠山。是中国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少时学画,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活动于大江南北50余年,所造园林甚多,最著名的有松江李逢申横云山庄,嘉兴吴昌时竹亭湖墅、朱茂时鹤洲草堂,金坛虞大复的豫园、无锡现存的惠山东麓寄畅园等。张涟对中国造园叠山艺术的重大贡献是改变了那种矫揉造作的叠山风格,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涟除造园叠山外,还善制盆景,其盆景作品与叠石被时人推崇为“二绝”。

2. 永乐宫三清殿

【答案】永乐宫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永乐宫的主体建筑,因殿内供奉二清神像而得名。它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份清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平面中减柱甚多,仅余中央三问的中柱和后内柱。檐柱有生起及侧脚,檐口及正脊都呈曲线。殿前有月台二重,踏步两侧仍保持象眼做法。殿身除前檐中央五间及后檐当心间开门外,都用实墙封闭。斗一棋六铺作,为单抄双下昂(假昂),补间铺作除尽间施一朵外,余皆两朵。殿内壁画绘360值日神,线条生动流畅,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3. 艮岳

【答案】“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灵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汁京后被拆毁。宋徽宗赵估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良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

4. 斑块

【答案】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自然界各种等级系统都普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斑块化。它反映了系统内部和系统间的相似性或相异性。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性质以及斑块的距离等空间分布特征构成了不同的生态带,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差异,调节着生态过程。

5. 人工山水园

【答案】“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6. 形胜

【答案】“形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泛言之,相当于所谓“风景胜地”一类; 严格讲,则为风水术形势宗专用术语。形胜的要素有三:油位选址、坐北朝南和哭位排水。形胜思想强调山川环境,将城市选址、建设与地理环境的观察进一步扩大到宏观的山川形势,并强调形与意的契合境界,对风水说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单选题

7. 国务院发布《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时间是( )。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答案】C

【解析】《风景名胜区条例》已经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8. 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淡雅素净的风格的园林是( )。

A. 皇家园林

B. 私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D. 岭南园林

【答案】B

【解析】私家园林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A 项,皇家园林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C 项,寺观园林是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具有公共性,空间容量浩大,具备深远、丰富的景观和空间层次。D 项,岭南园林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9. 以下哪个不属于寺观园林? ( )

A. 扬州卷石洞天

B. 杭州黄龙洞

C. 北京白云观

D. 苏州西园寺

【答案】A

【解析】卷石洞天位于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原为清初古郧园故址,毁于咸丰年间兵火。1988至1989年重新扩建部分景点。景区由东部的水庭、中部的山庭与东十七部的平庭等几部分组成,共包含十个景点。

10.在一望无际的远景当中增添中景与近景,使园林具备景深的层次感染力的构景方法叫做( )。

A. 抑景

B. 添景

C. 夹景

D. 对景

【答案】B

【解析】添景是指远景之间增加过渡景观,达到增加景深效果的构景方法。在一望无际的远景当中增添中景与近景,使园林具备景深的层次感染力,正是添景的手法。添景可以借助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11.( )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A. 豫园

B. 寄畅园

C. 狮子林

D. 网师园

【答案】C

【解析】狮子林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己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AB 两项,豫园、寄畅园始建于明代。D 项,网师园始建于南宋。

12.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最早确立自然山水园林形态的时期是( )。

A. 魏晋南北朝

B. 南宋

C. 清初

D. 中唐

【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社会的风尚,那些身居庙堂的官僚士大夫们“不专流荡,又不偏华上; 上居动静之间,不以山水为忘”,为满足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山水风景的愿望,除了在城市近郊开辟可当日往返的风景游览地之外,最理想的办法莫如营造“第二自然”—园林。于是,官僚士大夫纷纷造园,门阀世族的名流、文人也非常重视园居生活,有权势的庄园主亦竞相效尤,私家园林便应运而兴盛起来。经营园林成了社会上的一项时髦活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的情况。

13.中国的皇家园林建造中最早形成“一池三山”格局模式的时期( )。

A. 明代

B.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