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劳动生产率

【答案】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可以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由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效率和劳动投入的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或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 商品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根据这一定义,一物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

(2)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十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3. 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不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一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一(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一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一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4.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是指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多元化的社会和企业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看,对企业经营拥有法定的利益或权利要求的,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 三是外部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在于,管理层在做出经营决策时,除了保证投资者即股东

的利益和投资回报外,还要充分考虑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或权利要求,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

5.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

【答案】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是指在社会总产品的增长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些。具体来说,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最快,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而增长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总是与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伴随而进行的。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原有的预付资本和积累的资本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大,不变资本的增加必然要快于可变资本,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要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部类的增长速度就要快于第二部类的增长速度,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在技术进步以及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

6. 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中才会出现,因为金银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量中的货币量。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主要指价格与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7. 价值增殖过程

【答案】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过程同时就是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可以看出,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称作必要劳动时间; 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

8. 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通过融资、控股、参股等形式融合为一种既控制生产又控制流通的万能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

(1)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统一的组织范围内实行直接的结合;

(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资本关系、信贷关系和其他关系方面实行紧密的联系,共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其典型的存在方式是资本主义地大财团。

当今证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拓展了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

(1)指用于增值的货币(资本)本身。这些货币通过货币本身的周转增殖自身,其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

(2)指那些掌有大量货币,并将其(部分地)用于金融资本用途的企业及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二、简答题

9. 资本积累的原因和途径。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1)资本积累的原因

实现价值增殖是资本的本质要求,它是决定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资本积累本质上是把资本的增殖转化为实现资本进一步增殖的手段。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在市场上运营的资本扩大自身规模,以便提高其竞争力; 这种外在的竞争压力会转变为内在的资本积累的动力。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不仅都是资本积累的动因,而且一者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实现价值增殖的本质欲望,推动着资本的市场竞争; 而市场竞争的成败又影响着资本价值增殖的程度。

(2)资本积累的途径

一定时期内,利润量的大小和积累率的高低影响着资本积累的量。因此,可以影响资本积累的途径有:①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提高生产要素效率:③加大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④提高顶付资本的额度。

10.货币与资本有什么区别? 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

【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是指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自行增殖表现为获取剩余价值。它是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在运动中使其自身的价值不断增殖,则构成了资本最一般的属性和特征。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①货币和资本是通过不同的流通方式表现出来的。货币是商品流通方式,即商品一货币一商品,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获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资本通过资本流通方式表现出来,即货币一商品一货币。资本家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定的商品,然后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具有增殖性,而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资本是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的。

②货币和资本的流通内容和目的不同。货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取得特定商品以满足商品生产者自己的需要。而资本流通的内容在于终点的货币大于初始投入的货币,目的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货币价值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