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50艺术与传播基础理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一律

【答案】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也成为“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三一律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即24小时,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三一律的优点是剧情集中、紧凑,缺点是人物类型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2. 弋阳腔

【答案】戏曲声腔。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的方言、民间音乐相结合,演变而成。特点是“其节以鼓,其调喧”。明清时代流传全国,有“弋腔”、“高腔”等别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

3. 莎士比亚

【答案】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和古希腊二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得斯合成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其代表作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此外还创作了很多著名的喜剧,如《驯悍记》、《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以及一些优秀的历史剧,如《亨利六世》中下篇、理查三世》等。

4. 虞山派

【答案】虞山派是我国明代中叶兴起的一种古琴流派。创始人为严澂,在京师曾向琴人沈音及民间琴师学琴,失意后退居山林,又向徐门弟子陈星源学琴。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常熟虞山组织琴家结社,名为虞山派。严段曾主持编印了《松弦馆琴谱》,收入他弹过的29曲和撰写的文论《琴川谱汇序》,文章强调琴艺应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虞山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徐青山,是严微的师兄弟,但演奏风格不尽相同,严激提倡“清微淡远”,而徐青山则认为“调之有徐必有疾”,将严澂未曾收录的《乌夜啼》、《雉朝飞》、《潇湘水云》等优秀琴曲继承下来,所传30余曲,由他的弟子夏溥在清康熙十二年编印成《大还阁琴谱》。徐青山还著有表演美学著作《溪山琴况》共总结了二十四况。作者对每“况”都作了较详尽的阐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和嵇康等先哲的见解,强调孤高寡和的情调,追求静穆古雅的风格。

5. 虚拟动作

【答案】表演艺术术语,指表演原来需要附着实物的动作时,不用实物或者只用部分实物,虚拟地进行表演。中国戏曲中应用得最多,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舞蹈性,比如开门关门、骑马行船等。

6. 《天边外》

【答案】《天边外》由被称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创作,尤金奥尼尔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戏剧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天边外》、《毛猿》、《榆树下的欲望》等等。《天边外》是奥尼尔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标志着奥尼尔戏剧的成熟,同时该剧在美国戏剧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部标准的现代悲剧”。《天边外》描写了一个三角恋故事,农场两兄弟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原本要去天边外闯荡的弟弟因此羁留于爱情的温柔乡中并经营他本不擅长的农活,擅长农活的哥哥去远走天边外变成谷物投机商,最后两人都惨遭失败。这部戏剧反映了主客观生活的矛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是奥尼尔的一部伟大的作品。

7. 《文学之窗》

【答案】《文学之窗》开办于1980年3月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性文学专栏节月。该节目通过传送文坛信息、讲授文学知识,帮助文学爱好者提高文学素养、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兼具欣赏性和知识性。每周播出1次。1982年1月停播,部分内容合并到其他节日。

8. 书画同源

【答案】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想通之处,

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述了书画同源的问题,他认为在造字之时,书画同体而未分。书、画的区分来自目的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字学六体中的鸟书也就是画。

周官教国予以六书,其中的象形,就是画的意思,由此可以知道书画本是异名而同体的事物,张彦远的论述反映了早期对于书画同源的认识。书画同源的观点在当代中国书画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民族形式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舞蹈动作的特性?

【答案】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具有艺术表现所需要的规律性和目的性。它具有以下特性:

(1)可视性

可视性是指动作的空间属性,即动作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完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心理活

动不构成动作。

(2)节奏性

节奏性是指动作的时间属性,即动作是在一定的时间中完成,具有一定的节奏,不是杂乱无章的。

(3)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动作必须在运动中存在,任何静止的人体姿态不是动作,只是造型。

(4)风格性

风格性是指动作的韵律特征,是舞蹈动作的本质特性。如果没有风格性的动作特征,舞蹈动作就难以与生活动作、体育动作相区别。

(5)体系性

体系性是指舞蹈动作具有“族”的含义。

10.简述有关舞蹈起源的论说。

【答案】理论界关于舞蹈的起源众说纷纭,最具代表性的论说有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

(1)模仿论

艺术起源中最古老的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他们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舞蹈者则是用动态和节奏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

(2)游戏论

18世纪德国的诗人、艺术理论家席勒依据康德所说的艺术像游戏一样,都是“自由的”活动,“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的成功”为立论依据而提出的艺术起源的理论。他认为在艺术起源中艺术的根本起因是“游戏的冲动”,它是自山的人性的表现。

(3)巫术论

现代西方最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的理论,提出者为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泰勒提出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灵魂,因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魔法巫术、祭祀礼仪等活动,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其重要的内容。

(4)表情论

艺术起源于表现人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理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提出的。

(5)性爱论

认为舞蹈起源于性爱的理论,代表人物有达尔文、蔼理斯等。

(6)劳动论

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由于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从洞窟壁画、文物遗存史料中所反映狩猎和种植的舞蹈场面可以看到舞蹈起源与劳动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