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

A. 荀况

B. 王充

C. 王安石

D. 颜元

【答案】B

【解析】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意思是说,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在其无神论著作《论衡》。

2. 诸子百家中,以重视逻辑思维训练著称的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C

3. “四毁书院”发生在( )

A. 汉朝

B. 北宋

C. 南宋

D. 明朝

【答案】D

4.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 生物界

B. 模仿

C. 生产劳动

D. 动物本能

【答案】C

5.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考查。有意义接受理论也称为认知接受理论,它高度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认为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则应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组织框架,“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呈现现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理论和最近兴起的认知建构理论都不强调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

6. 汉代察举制实施时,在郡国推荐的是( )

A. 进士

B. 秀才

C. 孝廉

D. 举人

【答案】C

7. 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关于该时期教育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B.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C. 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D. 男女教育还没有区别

【答案】D

8. 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文献是( )

A. 《斯宾斯报告》

B. 《哈多报告》

C. 《雷沃休姆报告》

D. 《诺伍德报告》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英国的教育法案的掌握程度。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就是《哈多报告》,这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1938年,以斯宾斯为首的英国教育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以改革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报告,即《斯宾斯报告》,该报告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基本上形成了文法学校,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学校,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教育发展成为了三轨,使得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至此“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已经为公众所接受。1943年,英国又提出了论证不同儿童进入不同学校的《诺伍德报告》。1981-1983年,在雷沃休姆基金会的资助下,英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被称为《雷沃休姆报告》,主要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9. 氏族公社末期,( )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A. 仁

B. 义

C. 孝

D. 信

【答案】C

10.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 经验主义课程论

B. 学科中心课程论

C. 存在主义课程论

D.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的流派。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经验主义课程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心理学化。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则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看待现代课程问题。

11.清末所颁布的教育宗旨中,不包括( )

A. 尚公

B. 尚武

C. 尚美

D. 尚实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