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2. 托尔斯泰主义
【答案】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到的自我完善”的体现。
3. 马查多·德·阿西斯
【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是巴西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首屈一指”和“独一无二”的作家。时至今日,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他是有史以来巴西“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巴西文学界享有独尊的地位。马查多·德·阿西斯的代表作有《金卡斯·博尔巴》、《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和《堂卡斯穆罗》,它们被巴西文学界称为“不朽的三部曲”。
4. 骑士文学
【答案】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隋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 《第二十二条军规》
【答案】《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约瑟夫·海勒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小说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辛酸与无奈。小说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 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性结构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整体上显得凌乱破碎,但呼应了小说的荒诞氛围。
6. 巴那斯派
【答案】巴那斯派是法国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又称“高蹈派”。以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缪斯诸神居住的巴那斯山称其名,并出有诗选《当代巴那斯》。巴那斯派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倡导艺术形式的“唯美主义”,诗歌造型精巧美丽。它主张诗歌脱离社会,不问政治; 以创作“冷静的”、“客观的”、“无我”的诗相标榜,充满悲观颓废情调; 形式上刻意追求造型美感,是当时自然主义思潮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亦为法国象征主义的文学前驱。
7.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8. 《春香传》
【答案】《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最早产生于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春香传》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它和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巨著。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和概括阿拉伯文学的民族特点。
【答案】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即“蒙昧时期”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族贝杜因人,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原点。贝杜因人是沙漠之子,贝杜因人的文化带有强烈的沙漠文化的特征。阿拉伯文学与阿拉伯“沙漠文化”的性格密切相关,并且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性,其文学的民族特点主要有:
(1)擅长辞令
这一点与阿拉伯人原先的沙漠生活方式有关。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由于沙漠地区物质条件的贫乏,他们没有文字,有了文字之后由于书写材料的缺乏又难以书写,因此,他们唯一的交流手段是言语,唯一的精神生活方式也是言语,唯一的文学方式就是诗歌吟唱,伊斯兰形成与传播时期和阿拔斯帝国时期的阿拉伯人,由于无休无止对外征战,随时随地发生的部族冲突与内证内乱,都使得斗嘴是武力之外的另一种战斗形式,语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武器。因此阿拉伯人崇尚语言,并在世纪斗一争中提高和锤炼了语言技巧与表现艺术。《古兰经》中特别推崇和赞扬能言善辩的人,并说善于辞令的人将得到安拉的欢心。
(2)颗粒化的文学形式
阿拉伯言语艺术的“沙质结构”的特性,造成了阿拉伯文学中短小的、相对独立的“颗粒化”文学形式的繁荣。“颗粒化”文学形式主要是指格言、警句、谚语等只言片语的文学形式。“颗粒化”的文学形式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就是诗歌结构的松散化。蒙昧时期阿拉伯诗歌几乎没有什么逻辑和构思,大部分诗歌都没有表达出完整的思想。而后来阿拉伯诗歌,一直到19世纪的阿拉伯文学复兴运动,都以蒙昧时代的阿拉伯诗歌为典范。
(3)文学作品结构“沙质化”
结构松散化的倾向在《古兰经》中已经显示出来,结构的沙质化本质上是阿拉伯思维特性的表现。这种结构不紧密沙质化特点,在阿拉伯的散文文学作品里面俯拾皆是。无论是读艾布. 法拉
,或读伊本·阿布德·朗比,或读查哈斯的,吉的《诗歌集》《珍奇的串珠》《动物篇》及《修辞与释义》
都可以看得出来,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围绕着一个主题说话,没有一定的中心思想,东鳞西爪,天南海北,信手拈来,支离破碎,读者便很难把握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16世纪才成书定型的
,虽然在结构上受到印度《五卷书》和波斯故事的影响,使用了大故事大型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套小故事的方法,结构逻辑上虽有所改善,但也存在着芜杂散漫的结构“沙质化”现象。
10.为何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答案】普希金耗费了8年的时间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完成了其创作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从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它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典范之作。通过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个“多余人”形象,普希金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使得这部作品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1)《叶甫盖尼·奥涅金》首先是一部社会生活小说
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地主贵族的社会生活,还简洁地描绘了俄罗斯的民族习俗。莫斯科、彼得堡的上流社会,花花公子出入其中的剧院、舞会、招待晚会、时髦餐馆等寻欢作乐的社交场所,贵族的家庭生活,地主园林里农奴少女的劳动,圣诞节的民间占上,农民的日常生活,俄罗斯乡村的美丽风光,无不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得到形象、生动的描写。
(2)塑造了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概括性地反映了社会的时代和精神特征
这部诗体小说刻画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像奥涅金这样的徒有聪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