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806区域经济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遍在原料

【答案】遍在原料是指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

2. 分散因子

【答案】分散因子是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等)。分散因子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

3. 基础性产业

【答案】基础性产业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一步分成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按其作用性质可进社会性基础产业。

4. 生产网络

【答案】生产网络是指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

5. 分散指数

【答案】分散指数是指交通网络中所有点的通达指数之和,是用来衡量交通网络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交通网络内部的联系水平越高,网络的通达性越好。

6. 区域管制

【答案】区域管制是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区域管制的特点:

①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②区域发展中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③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7. 区域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它的经济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二、简答题

8.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答案】(1)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①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

②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又推动最初的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确定的轨迹方向发展。

③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

总的来看,循环积累因果原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

(2)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①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揭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收入的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一项新投资不仅直接增加收入,而且还通过引起消费需求的增长间接增加收入。

②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③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

a.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

b. 在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

9. 简述增长极理论。

【答案】(1)增长极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形成增长极。

②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

③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2)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影响

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①支配效应

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

②乘数效应

增长极的发展加强了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③极化与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10.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答案】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1)消费市场状况

市场区域的大小、贫富和构成对零售业态选择和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人口规模及消费者收入是影响零售区位的两个重要因子。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零售区位一般较多且规模相对较大; 在消费者收入高的市场区域,平均每个家庭消费量大,且消费档次也高。

(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消费者通常选择距离较短且交通便捷的零售点进行购买商品; 交通设施条件好的市场区域,消费者所需支付的空间费或时间费也会下降,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量,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以及商业的规模等级。

(3)零售业间的竞争

区位间的空间竞争属于同业种间的竞争有可能出现两种趋势,相互排斥趋于分散和在竞争中产生联合,在现实生活中,集聚趋势比分散趋势更明显。

(4)地价

交通的便捷性、空间的关联性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是影响土地购买者支付土地价格的重要因子。对于追求收入最大化的零售企业,最高地价区位是最佳选择,但必须支付高额地价,会造成成本增加。因此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力才是决定其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

11.试述全球汽车生产和贸易的地理特征,并分析最近几十年来的主要变化特点。

【答案】(1)汽车生产的全球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生产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