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焦虑?常用的焦虑测量工具有哪些?

【答案】广义来讲,焦虑是一种情绪:

⑴如果程度恰当,并主要针对某些特定的情境,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具有适应意义的负性情绪状态,这种体验的作用是向个体报告对外界情境的不适宜,驱使个体采取应付策略或行动,去改变自身的处境。

⑵如果焦虑成为自由浮动的、泛化的、或程度过强,便会成为一种异常状态。严重的、持续的焦虑,有可能形成病态人格。

常用的焦虑测量量表有:

①显性焦虑量表(MAS )

MAS 是泰勒按理论推理而建构的量表,最初目的是研宄焦虑对学习的动机或驱力作用。泰勒从MMPI 中获得了65个项目,后来又加入135条缓冲项目,这些项目都经过了5位专家的评定,从而构成了最初的MAS 。随后,此量表又进行了多次修订,最后从65个项目中选取了50个项目,把缓冲项目增加到225个,并采取了MMPI 中的L 、K 和F 量表中的项目。

关于该测验的重测信度,在间隔3周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9, 间隔为5个月的相关系数为0.82, 间隔为9〜17个月的相关系数为0.81。

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 )

STAI 是由施皮尔伯格等人根据他的理论编制的。该问卷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状态焦虑,即评定人们“现在”或最近一个特定时间内的感受或人们将要遇到特别情景时的感受;二是特征焦虑,即评定人们通常情况下的情绪体验。

STAI 按状态焦虑和特征焦虑分别为大学生、中学生以及在职成人的不同性别群体建立了常模。该测验与相关量表的相关在0.41〜0.85之间,表明有较高的同时效度。

③测验焦虑量表

a. 施皮尔伯格的TAI 对焦虑的定义还是根据其状态一一特质理论,把测验焦虑看成特质,看成个体的焦虑倾向性。

b. 测验焦虑分成两个部分,即W 因素和E 因素,测验焦虑特质高的人更倾向于把测验情境看成是对自我的威胁,W 因素是指对失败结果的认知,而E 因素则是由评价的紧张所引起的自主性神经系统的反应。

c..TAI 有20道题,要求被测验者报告他们在测验情境中通常的感受,按4种程度反应。要求答题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已的反应。测验可以个别或团体施测,没有时间限制,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可在8〜10分钟内填完表格。

d. 该测验由叶仁敏(1990)作了修订,分别按性别建立了大学生、大学新生、业余职工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常模,并分别建立了TAI 总分、忧虑性(即W 因素)、情绪性(即E 因素)的常模。但缺乏信效度指标。

④《贝克焦虑量表》(BAI )

《贝克焦虑量表》由美国A.T. 贝克等人于1985年编制,适合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是测量受测者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共有21个题目,采用4级计分方法。有研宄表明,该量表亦适合于我国。其效度指标主要有两种:a. 取60名焦虑症患者和80名健康人作BAI 测查,对测验总分进行T 检验,发现焦虑症患者得分显著高于健康人。

b. 华裔教授Zung 对60名焦虑症患者用BAI 和自我评定焦虑量表进行检查,二者的相关为0.828。

⑤《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

《汉密顿焦虑量表》由汉密顿1959年编制,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和其他病人的焦虑严重程度。HAMA 与其它焦虑量表不同,它是由受过训练的评定员按照14个症状方面进行的5级评定,除第14项(会谈时的行为表现)要结合观察外,其余项目都是根据病人的口头叙述进行评分,而且特别强调受测者的主观体验。每次评定,大约需10〜15分钟。

根据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的资料,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7分以下便没有症状。

2. 小明在一次统考中的语文、数学成绩转换成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后,分别为65和70, 二者的差异是否有意义?(已知这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分别为0.84和0.91)

【答案】小明的这两门功课的T 分数之间差异的标准误是:

在95%的置信区间上,

其数学的T 分数只比语文高5分,故差异并不显著。

3. 简述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过程。

【答案】编制心理测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编制目的,明确测量对象,测量的心理功能是什么,以及测量的用途。

(2)编订测量计划:确定测量覆盖的内容范围,以及在每个内容点上的权重。

(3)编辑测量项目:收集测量资料,选择测量项目的形式,编写测量的项目。

(4)预测与项目分析:通过预测来估计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以进一步筛选项目。

(5)合成测验:选择合适的项目,编排项目并编制复本。

(6)测量的标准化:包括实测内容、实测过程、测量评分和解释测量分数的标准化。

(7)鉴定测量:确定测量的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

(8)编写测量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测量目的,功能,理论依据,测量内容和方法,评

所以,二者相差要达到9.8分以上,才能有95%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上的意义。因

分方法,信度,效度等内容。

4. 试析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虽然传统智力测验在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如结构效度不明朗,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智力测验仍被作为有效的智力个体差异评估工具而得到广泛应用。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智力本身虽具有可变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具有稳定性。其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个体智力在其相应团体中的相对位置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⑵智力测验实际运用于选拔和安置人员时,往往被实践证明其对学生和职业等效标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度,因而可以有效地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正确率。

⑶由于智力测验对不同团体可能存在的不公平性,人们已经试图从改善智力测验本身来缓解这一问题,比如改善题目结构,或据亚文化群的特点为不同团体编制不同的测验,或在同一测验中为不同团体制定子常模等。

⑷从另一角度来讲,当智力测验被用于选拔人员时,更应看重的是其预测效度而非其公平性。只要一个测验确实能够在一定的录取率下相当准确地筛选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那么该测验就应是可行的。

5. 请简述效度的种类。

【答案】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是指所设计的题项能否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主要应用于对学绩测验的评估。一个测验要有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有定义得完好的内容范围;测验题目应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取样。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判断、统计分析、经验法等。

(2)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也称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说明心理学上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是用心理学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结构效度的特点包括:其大小首先取决于抽象的心理理论;当观察分数无法证实理论假设时,不一定说明该测验的结构效度不高;结构效度不是靠单一数量指标描述的,而是通过对测量内容选择的证据累计起来确定的。

(3)效标效度

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即对于研宄者所感兴趣的行为能够预测得怎么样。根据效标资料搜集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效标是衡量测验是否有效且独立于测验的外在指标。效标效度一般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一个数量指标,因而又可以称为统计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