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2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语
【答案】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基本特征
①意义完整; ②结构定型; ③风格典雅; ④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2)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 ②历史故事; ③诗文语句; ④口头俗语。
(3)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小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用来指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
2. 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例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主要有:
(1)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3)空间指示; (4)其他的指示语还有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
3. 轻声
【答案】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例如“妈妈”、“桃子”、“里头”、“坐下”中的“妈、子、头、下”都读轻声。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主要表现在音长变短。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4. 偏义复词
【答案】偏义复词是指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称为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
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二、简答题
5. 被字句特点。
【答案】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句子。它表示受事主语“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的和中性的。被字句不能由任何主动句变换而成,其特点主要有:
(1)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例如:“自行车叫我弟弟骑<走>了。”
;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一本书被他撕破了”
如果“一本书”前加上“这、那”成为有定的,就可以说了。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例如“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
6. 简述调值和调类的关系。
【答案】调值和调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也有着相关的联系,区别与联系的具体表现如下:
(1)联系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无论在普通话(或仟何一种方言里),总是调值决定调类,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以归纳成几种调类。
(2)区别
调值和调类确立的依据不一样。
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确立每一种声调的调值所依据的是音高和音高的变化。而调类则是根据调值所归纳的类,确立调类的依据是调值的多少。
总之,调值和调类具有密切的关系,调值决定调类,调值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调类。
7. 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各有哪些特点? 举例说明。
【答案】(1)明确性、简要性和规格性,是公文语体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在语言运用上,公文语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使用的词语
a. 公文有一套自己专用的词语(固定的习惯用语),以适应特定交际的需要。
b. 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不宜用口语词或歧义词语。
c. 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②使用的句式
公文语体要求句法完整严谨,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a. 陈述句式常用助词“了”表示完成动态,或用肯定与否定的判断句式。
b. 祈使句式常用命令、禁止、请求等语气。
③修辞方式
a. 公文语体较少用口语句式,而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b. 在运用辞格上,公文语体很少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有时选用对偶、反复、排比等。
c. 在篇章结构上,公文语体有严格的规格要求。公文通常在起首一行中间写明文体名称,同行右侧写行文字号; 第二行起为正文,正文末常写“此布”、“现予公布”; 末行写发文机关名称或首长姓名、日期。
(2)政论语体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是它的主要特征。在语言运用上,政论语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使用的词语
a. 具有广泛性
政论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很多,因而在词语的运用上也很广泛。首先是较多地运用政治性词语,也可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词语,还可运用文言词语和熟语,等等。
b. 不断吸收新词语
政论语体具有宣传鼓动功能,因此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极大的敏感性,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新的词语也就不断产生。政论语体使用词语不太受限制。
②使用的句式
a. 与文艺语体相比,政论语体在句类的选择上较多运用陈述句、祈使句;
b. 从句型上看,主要运用主谓句,还较多运用复句,而多重复句用得更多。
③使用的修辞方式
a. 政论语体经常运用谚语、歇后语、理俗语等;
b. 在句式选择方面,长句、短句并用;
c. 在辞格运用方面,它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对比、反话等。
8. “倒了一杯水”有歧义吗? 请用语义特征分析法作出解释。
【答案】有歧义。
这是由同形字的原因造成的,“倒”是多义词,有“泼”和“斟上”两种意思; 既可以表示“洒了一杯水”,也可以表示“斟上一杯水”。
9. 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______
[2]舌尖后、清、擦音是______
[3]舌尖中、浊、边音是______
[4]舌尖后、浊、擦音是_____
[5]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是_____
【答案】[1]P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