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2.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3.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4.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5.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6.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1],

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7.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英语的[P]

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8.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9. 区别词

【答案】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又称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初级”等。

10.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二、简答题

11.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 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②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 ③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④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的大厅里举行的。

⑤红萍具有繁殖快、肥效高的特点,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季节性稻底养萍,潜力没有充分发

挥。

⑥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⑦只有弄清30年来教育战线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改革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⑧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⑨“心连心”艺术团到来的消息传开后,街道里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了出来。 ⑩他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政治制度和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服饰打扮。

【答案】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许多”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

②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 “郭老的心情”怎能“看到”? 动宾不搭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也不能做“喜悦心情”的定语,意思重复。可把“喜悦心情”改作“神情”,“仿佛”也应移到“我们”之后。

③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是把两种结构套在了一起,可改作“把小岛建成美丽的花园”,或改作“把小岛建设得花园一样美丽”。

④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这句也是两种结构杂棵。可改成“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或改成“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进行”。

⑤红萍具有繁殖快、肥效高的特点,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季节性稻底养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采用”与“稻底养萍”搭配小当。可在“养萍”后加上“的方法”三字,或改“采用”为“利用”。另外,“发挥”之后也以加“出来”做补语为好。

⑥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相互”是副词,不宜做“身子”的定语,可把“相互”移于“暖和”前做状语。此外,“对方”应删去。

⑦只有弄清30年来教育战线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改革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第二分句因成分残缺而使两个结构杂蹂在一起,可改成“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⑧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末句的定语“几层”语序不当,应移到“用”字后面。

⑨“心连心”艺术团到来的消息传开后,街道里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了出来。 “许多”是用来形容妇女、老人和孩子的,因此应该放在“妇女”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