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革型领导
【答案】(1)变革型领导的定义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个人魅力对追随者进行个人关怀与智力上的开发,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2)变革型领导的特点①具有领袖魅力,能够提供愿景规划和组织使命,灌输荣誉感,赢得尊重和信任; ②具有感染力,能传达高的期望,使用各种方式强调努力,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表达重要目标; ③具有智慧刺激的技能,能够激发智力、理性和深入细致的问题解决活动; ④拥有个性化关怀,能够关注个体,对不同员工不同对待,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建议。
2. 有机式组织
【答案】有机式组织也称适应性组织,是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分权化的组织。有机式组织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形式。不具有标准化的工作和规则条例,是一种松散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做出调整。这种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处在不稳定或不可预测环境下的组织。
3. 系统、系统的概念
【答案】(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应满足的条件
①系统是由一此要素结合而成的整体,这此要素可能是单个的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
②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这是系统与一群彼此无关的事物的重要区别;
③任何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它的结构所礁定的、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不同的新功能。
(3)系统的基本特性
①目的性; ②整体性; ③层次性; ④相关性; ⑤环境适应性。
4. 纯基薪计划
【答案】纯基薪计划是指接受固定的薪酬,一般用于销售人员,薪酬不随销售额、市场分额以及其它销售指标的变动而变动。这种报酬形式没有风险,激励性弱。优点表现在:员工预先知道他们的收入是多少,雇主也有固定的、可预知的人员开支计划。这就便于改变人员工作范围或工作定额,或重新为他们安排工作,并可以培养人员高度的忠诚感。单一薪资计划更多的鼓励销售
人员培养企业的长期顾客,这对企业的长期市场及长期发展有好处。不足之处在于与雇员个人业绩无关。薪资通常与资历(而不是与绩效)相联系,这会降低具有潜在高绩效的雇员的进取精神,是根据资历而不是个人绩效来付酬。
5. 动态网络性结构
【答案】动态网络型结构是指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优点是:①组织结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柔性,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整合各项资源,容易操作,网络中的各个价值链部分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调整或撤并; ②结构精炼、简单,组织结构扁平化,效率较高。③缺点是:①可控性太差; ②外部合作组织的临时性增加了解体的风险; ③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较低。
6. 绩效评估
【答案】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绩效评价等,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用过去制定的标准与员工的工作绩效记录进行比较并及时将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可以起到有效的检测及控制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估的作用体现在:①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②为组织发展提供犷重要的支持; ③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④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⑤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组织生命周期? 简述各阶段的特点。
【答案】组织的生命周期是指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过程。格林纳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5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和职工心态都有其特点。每一阶段最后都面临某种危机和管理问题,都要采用一定的管理策略解决这些危机,以达到成长的目的。如图所示。
图
(1)创业阶段
这是组织的幼年期,规模小,人心齐,关系简单,一切由创业者决策指挥,组织的生存与成长完全取决于创业者的素质与创造力。他们创造了市场,掌握整个组织的活动与发展。这些创业者一般属于技术业务型,不重视管理。随着组织的发展,管理问题日趋复杂,使创业者感到无法以个人的非正式沟通来解决问题,因此到了创业期的后期,组织内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从而产生“领导危机”。
(2)聚合阶段
这是组织的青年时期。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人员迅速增多,组织不断扩大,职工情绪饱满,对组织有较强的归属感。创业者经过锤炼,自己成为管理者或引进了有经验的专门管理人才。这时,为了整顿正陷入混乱状态的组织,必须重新确立发展目标,以铁腕作风与集权的管理方式来指挥各级管理者,这就是“靠命令而成长”。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中下层管理者由于事事都必须请示、听命于上级而逐渐感到不满,要求获得较大的自主决定权。但是,高层主管己经习惯于集权管理,一时难以改变,从而产生“自主性危机”。
(3)规范化阶段
这是组织的中年时期。这时企业已有相当规模,增加了许多生产经营单位,甚至形成了跨地区经营和多元化发展。如果组织要继续成长,就要采取授权的管理方式,采用分权式组织结构,容许各级管理者有较大的决策权力,即“靠授权而成长”。但是日久又使高层主管感到,由于采取过分分权与自由管理,企业业务发展分散,各阶层、各部门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盛行,使整个组织产生了“控制性危机”。
(4)成熟阶段
为了防止“控制性危机”,组织又有采取集权管理的必要,将许多原来属于中、基层管理的决策权重新收归总公司或高层管理者,但由于组织已采取过分分权的办法,不可能重新恢复到第二阶段的命令式管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加强高层主管监督的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整体规划,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成立委员会组织,或实行矩阵式组织。一方面使各部门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使高层主管能够掌握、控制整个公司的活动与发展。为此就必须拟定许多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手续。随着业务的发展,这些规定、制度成了妨碍效率的官样文章,文犊主义盛行,产生了“官僚主义危机”或“硬化危机”。
(5)成熟后阶段
此阶段组织的发展前景既可以通过组织变革与创新重新获得再发展,也可以更趋向于成熟、稳定,也可能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走向衰退。为了避免过分依赖正式规章制度和刻板于续,必须培养管理者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与自我控制以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另外要逐步增加组织的弹性,采取新的变革措施,如精简机构、缩小核算单位、开拓新的经营项目、更换高级管理人员等。
8. 请举例说明现场控制,并分析现场控制的优缺点及管理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1)现场控制的定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