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7国际政治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治实体

【答案】政治实体,是指在政策或政治领域中通过冲突或合作,谋求实现一定目标的个人或群体。把这样的界定用到国际关系中,则国际关系行为体就是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这种政治实体可能是主权国家,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诸如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种族集团、跨国公司、地方政府、政党甚至个人。

2. 相互依赖

【答案】关于“相互依赖”的概念,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做了这样的解释:“依赖是指受到外部力量决定或重大影响的一种状态。相互依赖,按照最简单的界定,意指彼此相互依靠。在世界政治中,相互依赖所涉及的情形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特征。”作为一个分析性用语,它所指的是一个体系中的不同行为体或事件的相互影响。约瑟夫·奈曾把它描述成一种非常客观的现实,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就像是婚姻一样,对于双方来说,无论会更穷、更富、更好、更坏,都是一种相互依赖。

3. 自然环境

【答案】自然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其中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经常必要的条件。它包括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幅员大小、地形地貌、土地与资源状况、气候条件、人口数量和质量与人口结构等自然地理内容。自然环境不仅与国家的力量、地位、外交政策以及国家间关系密切相关,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体系的运行有重大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自然环境因素既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又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4. 暴力外交

【答案】暴力外交是指在外交过程中以一种非常有限和有选择的方式运用暴力的一种外交。这种外交既有外交的形式,又有暴力的手段,在形式上表现为两者的混合。例如,当一方向另一方威胁,“如果不合作我们就采取军事行动,直到你回到谈判桌为止,所构成的就是这样一种外交模式。

5.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经过两天辩论,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订了该条约。该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条约规定: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

6. 宏观决策与微观决策

【答案】①宏观决策是指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指方向、路线。一般来说,这种决策涉及的都是重大问题,关注的方面比较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这种决策的特点是:a. 它是预期性的,并不是对突发事件作出的反应; b. 它通常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框架; c. 尽管最终是由最高官员作出决策,但国内的各个阶层、各种政治力量可能广泛参与了这样的决策过程。②微观决策,有时也叫行政决定,涉及的是比较具体的对外事务。日常的大量对外政策决定都属于此类。这种决策的特点是:a. 所涉及问题范围相对较窄; b. 所涉及问题的紧要性或威胁度较低; c. 由较低层次的政府机构进行。通常,微观决策是以宏观决策为基础的。当然,微观决策的影响未必都是微观的。

7. 大棒与胡萝卜

【答案】在谈判的过程中,讨价还价的一方为了实现自己尽可能高的要求,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威胁、惩罚、许诺和奖赏。前两者通常被称为“大棒”,后两者则被称为“胡萝卜”。属于“大棒”的两种策略中,威胁是一种假定的行为,惩罚才是真实的行为; 属于“胡萝卜”的两种策略亦然,许诺是一种假定的行为,奖赏才是真实的行为。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哪一种策略更好,是没有一定之规的。有些人可能史多地使用“大棒”,也有些人可能更多地运用“胡萝卜”。一般来说,使用何种手段,需根据现实情况来定,它取决于行为者的目标选择、利益考虑和自身的实力。

8. 定量研究法

【答案】定量研究是指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进行国际关系研究,人们不但需要论及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且需要论及对象的量的规定性。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

9. 康德主义

【答案】康德主义又称世界主义,认为,国际政治的基本性质是人类共同体中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跨越国界的社会纽带把作为国家臣民或公民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在康德主义者看来,以世界社会取代国家体系乃是人类的最高道义目标。

10.跨国行为主体

【答案】跨国行为主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组成的、通过自己的对外行为来影响国际政治进程的跨国组织。其组织形式和成员构成是跨国的,更为重要的是,跨国行为主体已经具备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四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事务中能够依据自身的行为能力发挥职能作用。跨国行为主体是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即属于非国家行为主体,但不是所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都是跨国行为主体。

二、简答题

11.怎样认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事实与理论?

【答案】(1)事实

事实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点。“科学是建立在事实上面的建筑物。”对国际关系学者来说,要进行成功的研究,就必须选择适宜的方法,而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就必须对事实有基本的了解和恰当的认识。

①“事实”包括四层含义:真实存在的事情; 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 通过相关信息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被证实的观察、观念,即经过科学研究被证实的事情。在这四层意思中,“真实存在”是最根本的一条,有了事情的存在,才可能有对事情的认识和反映事情的真实信息。

②把有关事实的概念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就有了“国际关系事实”这一概念。这种事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包括行为体本身,也包括行为体的言论、行动和意图。另一类是有关事实的文本,即观察者和研究者对于事实的描述和解释。这两类事实,后者是以前者为根本。

a. 国际关系事实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从事实的存在来说是客观的,但从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来说则又是主观的。国际关系事实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它既具有可以观察的一面,又具有不可以观察的一面。可以观察的一面是指其外在现象,不可以观察的一面是指其内在意义。与这两种属性相对应,对事实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意义都需要进行研究,只做一个方面的研究,不可能得出适宜的结论。

b. 对于事实的外在现象进行观察,研究者需要遵循的就是实证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关系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即要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实事求是。作为真实的事实是否存在,有怎样的形式、过程与影响,作为文本的事实是台与真实相符,研究者都需要观察与证实,而不能依靠主观想像。

c. 对于事实的内在意义,由于不能进行客观观察,不能通过感官来感知,因此原则上需要进行诊释。这种诊释的主要途径是对文本进行解释。尽管这种文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行为体的内在意图,但这种东西并不能与行为体的观念画等号。实际上,当行为体宣示自己的意图时,他们所说出来的只是想说的话。“宣示”这种行为本身,亦有内在意图。从总体上来讲,研究事实的内在意义是一种主观活动,即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并基于研究者的“背景知识”进行判断。这种对于事实的理解与解释活动,可能是经由推论,也可能只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