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644教育技术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 教育技术
【答案】广义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等及相应的软件; 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狭义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3. 绩效技术
【答案】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PT )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HPT ). “绩效”一词是英语performance 汉译,指有目的,有预定结果的行为倾向,是一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企业总目标的业绩。企业中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自身的因素,如自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智商、情商等; 其次是企业具体的工作环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最后是公司的管理体制,包括绩效的评估体制、领导的管理能力、绩效提升后的激励措施等。
4. virtual community
【答案】中文为虚拟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
5. Instructional design
【答案】中文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已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6. 微格教学
【答案】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7. 程序教学法
【答案】程序教学法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是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8. 虚拟学习社区
【答案】虚拟学习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二、简答题
9. 请你谈谈新三论、网络传播、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对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冲击。
【答案】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并进入到教育技术领域,对教育技术各个方面带来了冲击。
(1)新三论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
新三论是相对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它为许多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例如有人将教学系统视作一个混沌系统,其运行轨迹是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2)网络传播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
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传导到以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技术。
然而,网络传播在给教育技术带来冲击的同时,却又正是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传播技术而得到跨跃式发展的契机。在短短的儿年时间里,我们目睹并参与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以“校校通工程”等信息化建设再快速发展并显示了其对于教育(技术)的跨跃式发展的推动力量。
(3)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革新了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同样巨大的影
响。建构主义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育技术)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而其所倡导的个性化、情境、协作、资源的重要作用等等对教育技术提供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只有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支持建构主义理论,为这一理论提供实践的广阔舞台。所以,重视并顺应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柱。
(4)后现代课程观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
后现代课程观是多元的课程观,它不再像泰勒只关注课程的目标及其实现,而是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发展; 对课程本身来说,不仅是只关注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而是注重理解课程在文化、历史、政治、生态平衡、美学等方面对人类状况、社会结构、生态领域的影响。课程不再是跑道,而反映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理解的研究范式,是所谓的后现代课程观,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提供了课程设计四原则: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它对于目前广泛开展的网络课程建设,利用教育技术帮助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乃至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10.请说明教学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如何设计? 关于教学过程的评价目前有哪些新方法?
【答案】(1)教学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过程:
①分解目标导出条目分解目标。根据评价指标设计原则,评价指标必须与目标一致,为此,可以通过分解目标的方式来形成指标体系。
②归类合并各级条目归类合并。分解目标得到了大量的末级指标,将重复条目删减归并,对指标体系简化提炼; 对要求不协调的各指标,依照总体目标加以修订改进。
③建立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主要由标准的强度与频率、标号、标度组成:
④标准的描述。它有三种常见的形式:描述式标准、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和客观可数等级式指标。
⑤指标的权重。权重是根据组成事物的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而赋予的一定数值。通常意义下的权重,一般应满足两个条件:是权重在0至1之间取值; 二是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
⑥确定权重的方法.
a. 专家会议法
含义:专家会议法是指邀请一定数量的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干部、有经验的教师以及有关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共同讨论商定权重,称为专家会议法。
此法的优点在于:首先,专家会议考虑的因素比每个成员考虑的因素全面; 其次,有助于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使结论更趋合理。
该法的缺点是:容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意见不一致时,有的人因碍于面子不愿公开修正已发表的意见而出现僵持局面。
b. 特尔斐法
指以匿名方式,分发问题表向专家们函询来征求意见,然后由组织者进行汇总整理,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