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632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______作家在《______》中塑造出来的。

【答案】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解析】“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

2. 司汤达把《红与黑》的副标题设为“______”。

【答案】1830年纪事

【解析】《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小说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小说展现了“19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作品的题目富有象征意义:红,象征革命; 黑,意味着王政复辟时期的黑暗统治。

3.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解析】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百年孤独》是其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4. 一般认为,以马洛为代表的英国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______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答案】大学才子派

【解析】“大学才子派”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多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名词解释

5. “能”和“狂言”

【答案】“能”和“狂言”是日本的两个古典剧种,诞生于镰仓室町时期,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其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类似相声剧的形式来表演,体现出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

6. 巴别塔神话

【答案】巴别塔神话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灾难的再次发生而修建通往天国的巴别塔。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于是上帝决定通过给每一个人创造不同的语言而将人们分隔开,于是巴别塔被迫中途停工。巴别塔神话在宗教艺术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7.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答案】《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作者于1843年深秋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是创作这首长诗的基础。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称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8.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三、简答题

9.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答案】川端康成一生的小说创作,始终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美的追求,形成了一种风格独异的川端式的美的文学。由于早年孤独悲伤的生活经历和他对于政治的淡漠与超然的态度,他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基本上就是他自己的生活、与他自己直接相关的人物的生活,和他自己对于这些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意识,这使得他的文学具有明显的孤独的主观色彩,并且总是渗透着忧郁伤感凄凉的情绪,而这也成就了其小说充满抒情色彩的特有之美。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1)独特的美学追求、

川端康成在文学精神上继承了日本平安文学幽雅纤细、哀愁伤感的美学传统。他善于描写孤儿的哀愁,下层女子如艺伎的不幸,表现这些人物内心委婉而细腻的伤痛,具有“物哀”的传统审美特点。

此外,川端康成描写自然景物,致力于表现自然与人物的统一、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他曾将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简洁地概括为“雪夜花时最怀友”的诗句。“雪夜花”这三个字表现了

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包括山川草术、宇宙万物、人自然的一切以及人间的情感美在内。这是日本的传统。川端康成力图继承这个民族文化传统,力图将自然与人物联系在一起,将自然美与人情美联系在一起,以便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他的作品经常以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使之与故事情节的推移、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人物感情的波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2)重视对微妙细腻心理的刻画

①长于刻画卑贱者的形象,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感受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

②另外,擅长描写女性形象,往往以女性为中心,以男性形象为陪衬。

③善于灵活处理模特儿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④注重感觉,刻画细腻。

川端康成是以新感觉派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的,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感觉派文学的特色,即重视人物的主观感受。例如《雪国》中注重人物纤细的感情和瞬间的感受,常常从细微处进行捕捉和表现。

10.简论《呼啸山庄》的小说叙述特点。

【答案】《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上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呼啸山庄》的小说叙述特点如下:

(1)叙事视角的灵活转化

《呼啸山庄》突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并不局限于使用单一视点,而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不时地转换叙事视角和叙事者,使得叙事呈多元化展开,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像。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内聚焦叙事角度。营造一个“我”讲故事给读者听的环境。读者透过“我”的眼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有限的世界,使想象有更多的活动余地。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这个人物作为叙事者兼角色,他不但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他作为叙事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不知的内容”。

(2)采用“套层结构”的叙事结构

在叙事结构上,《呼啸山庄》采用了“套层结构”这一手法,并具有独创的特点。

①三个叙述层次

作者一改套层结构的呆板与繁复,只确定了三个叙述层次,即“洛克伍德的叙述、纳莉的叙述和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

②对同一故事设置多个叙述者的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