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规划

【答案】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2.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3. 文化丛

【答案】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例如,迎宾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化丛,这个文化丛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诸如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放礼炮等。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相关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是有一定逻辑的,不符合逻辑的文化元素的堆放并不能形成文化从,也不能发挥作用。

4. 社会解组论

【答案】社会解组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的过程。社会解组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该理论认为,以亲属、情爱、朋友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式关系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远比正式的社会关系(如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更为重要。前者的整合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整合程度,社会解组就是这种非正式关系的解体。当社会生活中的共同规范消失、共同体观念缺乏或消失时,社会解体现象就会发生。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社会解组则源于社会变迁。在社会急剧变迁时,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日益增加的人口流动以及社区的异质性不断增加等等,都会破坏社会原有的动态平衡,使传统社会的权威、约束和控制日益减弱,从而导致社会解组。因此,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在于要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5. 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

【答案】社会设置又称社会制度,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社会设置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制度的普遍性;

②制度的特殊性;

③制度约束的集体性;

④制度影响的稳定性。

6. 群体贫困

【答案】群体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十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二、简答题

7.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答案】(1)社会失范的含义

①涂尔干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②默顿认为,失范就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2)从这社会失范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中的问题两大类。

①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年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如人口问题。

②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

8. 对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与机制分析有何不同?

【答案】对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与机制分析的对比如下:

(1)功能分析具体的功能分析要点是:

①区分社会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客观后果,将分析重点放在客观后果上。社会制度并不都是因为有用的结果而存在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从社会制度的历史渊源来推论社会制度在当今所起到的社会作用,而是应该对社会制度的客观后果进行全面、具体的考察。

②辨识社会制度客观后果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制度功能从动机与后果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显功能与潜功能; 从社会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下又可以区分为正功能与反功能。我们下面对其

分别进行简述。

a. 社会制度显功能。它是制度行动者所设计或能够预料到的制度后果;

b. 社会制度潜功能。它是制度行动者未曾预料到的制度后果;

c. 社会制度正功能。它是能够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促进社会整合的制度后果;

d. 社会制度反功能。它是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应该注意的是,反功能并不都是对社会起消极破坏作用的制度后果,有些社会制度的反功能具有促进制度变迁的积极意义。

显功能一潜功能以及正功能一反功能的交叉分类就构成了功能分析的四个基本取向,对社会制度的客观后果可以在这四个取向上进行具体分析(见图)。在这些取向中,要充分重视潜一反功能,从中往往可以发现社会问题和制度变迁的根源。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图

(2)机制分析

简单地说,机制是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就社会制度需要把社会制度框架下所产生的各种具体事件及其牵涉到的各种复杂而抽象的社会关系作为分析的焦点,国内有学者称其为“关系/事件的社会学分析”思路或“过程一事件的分析”思路。对社会制度作机制分析,就是对社会制度的运作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的机制分析要点是:

①记录相关事件的独特性,耐心收集各种原始材料,关注伴随着每个开端的诸多细节和偶然事件,对事件的反复出现与断裂保持敏感。

②非正式的制度和灵活的策略、技术比正式制度和死板的规则具有更大的因果力量和解释价值,因此,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灵活的非正式制度与变化多端的权力策略和技术的分析上。这一点对于分析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特别重要。

③不仅关注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且关注曾经被尝试、不仅关注发声,而且关注沉默。

④通过力量爆发的时刻去揭示错综复杂的力量关系; 糊不清的日常生活。具有潜在可能性的事件; 不仅关注记忆,而且关注遗忘; 通过日常生活被触动、被冒犯、被侵略的时刻去展现模

9. 与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社会分层现象的?

【答案】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和以马克斯·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