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618新闻理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问答题

1. 怎样理解“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答案】(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和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新闻活动不仅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来相互传递新闻。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

(3)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业己成为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2. 新闻媒介受众有哪些特征?

【答案】与其他传播方式(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相比较,新闻媒介受众表现出某些独有的特征。

(1)广泛性

广泛性是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从广义上讲,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介现实或潜在的受众群,无论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这时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传播的广泛也使受众超越了地域的间隔,在相同或相近的时间里,聚合为传媒信息的接受者。

(2)混杂性

也正因为新闻媒介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特征。他们在同为传媒受众这一点上是同一的,但他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个体差异,如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别,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可谓千差万别。这种混杂必然相应造成他们的各自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的丰富、多样。这既给新闻媒介满足受众需要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但同时也为新闻传媒发展的多样性奠定了受众基础。

(3)隐蔽性

尽管分散的受众成员有时也采用各种形式直接、间接参与新闻媒体工作,如加入受众参与节目,来信、来电反映意见和要求,参与、接受媒体组织的受众调查等,但在总体上,受众对于新

闻媒介而言,是不露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新闻媒介执行的是宽泛的大众传播,媒介与分散的受众成员很难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媒体也很难确知具体的受众的个体特征,只能依赖经常性的大范围的受众调查,通过受众反馈把握受众总体特性和其相关要求。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在不同历史时期,受众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相应的信息需求特征。

3. 新闻传播公正性有哪几方面的要求?

【答案】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又称“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 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所持的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十分简单和明确,主要包括这样三方面的要求:

(1)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只是自己赞成的一方面的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的事实或自己反对的一方的意见。

(2)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和伤害。

(3)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立场与意见的权利和机会,使媒介的性质,由“社会公器”蜕变为“个人私器”。

如果换一种正面的叙述,新闻传播公正性的科学含义,主要包括:传播者负有社会责任和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从媒介获得资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和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4. 私有制媒介商业化运作模式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私有制媒介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要赢利就要争取广告客户。那些大的广告客户即大企业、大银行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电视台的成败命运。因此,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电视台把节目播给观众看,然后把观众卖给广告商”,这是美国电视台运作的基本规则。要争取广告,节目必须有相当的收视率; 收视率越高,那么广告客户越多,广告收费也越高。所以,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台所有节目的第一生命。

(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美国各电视台娱乐性节目的比重大大高于严肃的时政节目。而且,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一是爆炒政界、社会名流的绊闻案、暴力案。二是新闻的故事化倾向。新闻是以传播信息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美国电视新闻尽可能故事化,一批“基于事实”加上许多“合理想象”的杂志性新闻纷纷出笼。

(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长期以来,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美国广播公司(ABC 、全美广播公司(NBC )有效地控制了美国70%以上的观众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三家电视网进入观众市场,即福克斯广播公司(ABC 、派拉蒙广播公司(UPB )和时代华纳公司(WB )。这六大公司目前控制着全美90%左右的观众市场。这些大公司实力雄厚,人才荟萃,为追逐观众进行激烈竞争。所以,电视台节目不断创新,设备不断更新,从而使电视台节目丰富多彩,花样翻新,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也使得世界一些重大事件能迅速及时地报道出来。

5. 简述新闻选择的过程。

【答案】(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

为确保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不要轻信盲从,强调记者多深入现场,力争得到第一手材料,对间接得到的材料加以核对。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有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2)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

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这是去掉“杂质”的过程,淘汰不适于新闻事业传播的材料。

(3)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 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

由于宣传价值的选择比较严格,具有新闻价值,甚至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实,不可能全部有宣传价值。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有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虽然宣传价值不高,也会刊登。而政党所办的新闻事业,对宣传价值较讲究; 商业性的新闻机构不会太严格。因此,经过新闻价值筛选以后的事实,到新闻法规时,有些具有宣传价值,有些并无宣传价值。

(4)从宣传价值到新闻法规

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这是去掉“毒质”的过程,力求使传播出去的新闻不产生危及国家(政党)利益的社会效果。

(5)新闻写作和版面组织有另外的要求,编辑首先考虑的是新闻稿中的事实是不是符合要求; 然后再来考虑新闻写得是否符合要求。经过挑选,淘汰一批质量较次的稿子,留下的组织到版面上去。

(6)从版面到受众

受众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挑选新闻来看、听,凡不能符合他们兴趣的就不看、不听。

(7)从受众到社会效果

受众看了、听了新闻,对他们的思想、行动产生了影响。有些影响是立刻显示出来的,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产生社会效果的前提是受众必须看(或听)新闻。

(8)回馈

①受众对新闻阅读率、收视(听)率的高低,取决于新闻能否引起受众的兴趣,这就和新闻价值直接有关。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对阅读率、收视(听)率的了解,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运用新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