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3英语新闻业务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3英语新闻业务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3英语新闻业务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二) . 15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3英语新闻业务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三) . 24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3英语新闻业务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四) . 34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3英语新闻业务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五) . 44

一、简答题

1. 简述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答案】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等。而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主观条件。它决定人们感知外界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能力的高低,相应地,也就决定了最终形成的舆论意见的质量。

(2)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信息是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本构成材料,在舆论产生并最终形成的过程中,公众能否及时地、准确地、充分地了解到有关公众事务的全面的信息,对人们能否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意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大信息特别是重要公共事务的信息透明度,让公众有充分了解、认识的机会和渠道,即扩大公众的知晓权,对提高舆论质量至关重要。

(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高质量的、代表社会前进的舆论意见,其形成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讨论过程,也就是公众能有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维护公众表达权,也就是提高舆论质量,促进舆论发挥积极作用的举措。

总之,舆论作为普遍的、强大的社会制约力量,虽有正、负两面作用,但从历史长期性和社会发展整体进程出发,舆论毕竟是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具有潜在的、永恒的正义性。而对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而言,要使舆论尽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行使其强大的监督、促进功能,就要努力提高舆论质量,同时还有必要强化正确舆论引导,培育良好舆论环境。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新闻媒介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媒业生态带来的影响。

【答案】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媒业生态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在实体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一接收终端。

在内容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媒体传播内容独特

a.Web2.0时代,人人互动的新媒体使得大众可以进行内容生产,新闻博客、播客和微博上每时每秒都在产生新的信息。

b. 以往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载或播出的新闻信息得以传播。

c. 传统媒体的记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博客和微博来寻找消息源。

d. 当一则新闻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浏览量后,传统媒体往往也会选择跟进,于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了一种“互动联盟”,前者负责爆料引出话题,后者随后跟进,进一步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和传播效果。

②新媒体无法真正独立

a.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媒体没有采访权,这部分决定了互联网媒体只能转载或照搬传统媒体上的新闻信息。

b. 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媒体或者是传统媒体的“手机报”、“手机电视”的形式存在,自身也无法进行新闻生产。

c. 博客、微博等形式的互联网技术运用,限于其传播范围和传播内容的限制也无法作为一种主流的新闻报道形式进行运作。

d. 互联网和新兴媒体上对于信息传播更多的是基于人际传播方式,信息的可信度和媒介的公信力都很难保障。

对于传媒业结构来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地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信息采编流程,但其尚未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信息生产力量,它的运作还有赖于传统媒体。

(2)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①报业:回归精英

a. 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发行周期、发行成本、发行模式必须改变。

b.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c. 报纸更适合做大型的深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进而成为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

d. 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报纸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媒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②电视:主导娱乐

a. 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

b. 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c. 受众对于节目的视/听觉震撼性有很高的需求,电视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充分发挥其休闲娱乐功能。

③广播:受众细分

互联网和新媒休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广播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内容细分,使其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豁滞忠实受众,从而拉动收听率增长。

(3)业务操作上的调整

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传媒业的影响,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力一面:一是对于所有传统媒介产品进行“数字化”; 二是对于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

①信息的“数字化”

a. 特点及优势:快速、海量、互动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来媒体时空限制、单向传递和表达方式单一的局面。

b. 传统媒体的应对:传统媒体内容的“数字化”,报纸推出网络版,手机报; 电视台开办网站,发展IPTV 推出手机电视; 广播台也建立自己的互动平台,并积极推行数字广播。

②新闻采编流程的转变

a. 强调新闻的“事发地”和信息“始发地”重合、新闻的“发生时间”和信息的“传播时间”重合、新闻的‘当事人,,科研手段的推进,又有媒介与技术部门不同利益诉求的驱动,还有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大局下新闻传播改革的深化。这其中,打破条块分割的旧体制的限制,破除原有的利益配置格局,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媒介融合,不能不说是一场体制的重大调整和伟大变革。

在媒介融合创新和融合新闻创新过程中,过去长期形成的由职业传播工作者垄断新闻媒介行业的传统和格局,改为由职业传播工作者与社会公众共享新闻信息资源,共同参与新闻内容生产和社会舆论引导,这对于新闻信息资源的重新配置、新闻内容生产与社会舆论引导的重新组织、调节新闻内容生产与新闻传播活动权利义务法治原则的重新思考,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职业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培育、全社会新闻传播素质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思考、调整与加强。

3. 简述新闻选择的过程。

【答案】(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

为确保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不要轻信盲从,强调记者多深入现场,力争得到第一手材料,对间接得到的材料加以核对。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有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2)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

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这是去掉“杂质”的过程,淘汰不适于新闻事业传播的材料。

(3)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 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

由于宣传价值的选择比较严格,具有新闻价值,甚至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实,不可能全部有宣传价值。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有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虽然宣传价值不高,也会刊登。而政党所办的新闻事业,对宣传价值较讲究; 商业性的新闻机构不会太严格。因此,经过新闻价值筛选以后的事实,到新闻法规时,有些具有宣传价值,有些并无宣传价值。

(4)从宣传价值到新闻法规

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这是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