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14艺术学与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师造化”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躁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2. 《韩熙载夜宴图》

【答案】《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夜宴图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该画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特别是韩熙战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堪称中国画史上的名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 八大山人

【答案】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僧”之一,名朱耷。其绘画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

4. 《马踏匈奴》

【答案】马踏匈奴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雄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荡的处理。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虽是技术的局限,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感。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5. 马远

【答案】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效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传世作品有《踏歌图》《梅石溪鬼图》《寒江独钓》《水图》等。

6. 《历代名画记》

【答案】《历代名画记》是晚唐张彦远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 370余名画家传记及作品。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二、简答题

7. 谈谈海派的艺术特色。

【答案】海派即上海画派,指清末民初在上海兴起,以赵之谦、任颐、吴昌硕等为代表的绘画流派。海派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8. 简述中国画“三远”的含义。

【答案】三远,山水画技名,既涵盖的山水的透视关系,也是山水的构思观念。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就已提到“高远”、“深远”、“平远”的所谓“三远”。它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即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1)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所见的巍峨雄伟的山势。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

(2)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雾图》即运用了深远法。

(3)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艺术效果。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即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

“三远”技法打破了时间、空问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它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体现。

9. 请简述中国原始美术中岩画代表及艺术特点。

【答案】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一一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地域、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不同,南北方岩画的艺术特点各异。

(1)北方岩画

①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它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以内蒙古阴山岩刻为代表。

②内容以动物为主,风格较写实,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

(2)南方岩画

①主要有广西左江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②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要特征,人物形象程式化。其中上举双臂、屈蹲双腿、犹如蛙式的“蹲形”人物最为突出。

③大部分采用动植物颜料涂绘的制作方法,这样为用碳14测定年代的方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0.请简述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及艺术风格。

【答案】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能征善战,官至大司马,封冠军侯。

(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

霍去病墓石雕群,汉代雕刻艺术珍品。霍去病是西汉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膘骑大将军,24岁便早早去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旁,并“为家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恢宏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家。

(2)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风格

①石雕作于西汉元狩六年前后,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家周围。

②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

③霍去病墓石雕和散置在墓家的巨石共同烘托出祁连山的意境,将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11.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

【答案】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 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 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相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12.《洛神赋图》是何人所作? 有何特点? 简述之。

【答案】《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的绘画珍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此画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堪称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其特点表现在:

(1)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