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常州大学艺术学院336艺术基础(理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广播剧的艺术特征。
【答案】广播剧是一种以语言、音乐和音响为手段,山机械录制而成的戏剧形式。失去视觉手段是广播剧的弱点,同时也为它赢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只有听觉手段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使之必须直接参加创造,从中获得特殊的艺术享受,而且会使广播剧在展开情节时获得更大的时空自由。由于广播剧只有听觉手段,因此它要求表现题材线索单纯清晰、人物集中,而不宜表现人物众多的场面、复杂而多头绪的情节。广播剧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1)广播剧是特殊的听觉艺术
广播剧是一种戏剧,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舞台戏剧的广播化,而是一种别样的戏剧形式。它只体现了通常戏剧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全部特征,却又深深地打着广播的烙印,裹着精美的广播包装。
(2)广播剧有特殊的接受环境广播剧区别于舞台剧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受众接受环境的任意性。广播剧是完全凭借电子手段的,它使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开收音机欣赏一一家庭里、行路途中、公共聚集场所,边听边做事情,随意地躺着、坐着、听着……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接受环境的任意性,有报道证明,在网络条件下,唯一受众不减反增的传媒就是广播。
(3)广播剧具电子化的假定性
广播剧利用与生俱来的科技手段,不限时空、不限真幻地表现最大化的活动空间、最大化的行动自由。它没有舞台,任受众思维驰骋,将剧情想象成仟何一种环境和场景。尤其是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更适宜广播剧,既有助于受众想象又避免以具体视图展现丑陋或尴尬,并可弥补视觉艺术的不足之处。
(4)广播剧受众更具主动参与性
媒体的传播过程不仅传递了信息,还包括受传者对此做出反应,即反馈的过程。传播者和受传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广播剧的审美正是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受众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收听广播剧,虽无影像可凭借,却正可以发挥人的主观想象,使人物活在受众的心里。
总之,广播剧作为以语言、音乐、声响效果三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听觉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诉诸受众听觉感官的戏剧故事,发挥广播的听觉感染力,以声音本身直接打动受众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审美过程。
2. 如何理解舞蹈动作的特性?
【答案】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具有艺术表现所需要的规律性和目的性。它具有以下特性:
(1)可视性
可视性是指动作的空间属性,即动作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完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心理活动不构成动作。
(2)节奏性
节奏性是指动作的时间属性,即动作是在一定的时间中完成,具有一定的节奏,不是杂乱无章的。
(3)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动作必须在运动中存在,任何静止的人体姿态不是动作,只是造型。
(4)风格性
风格性是指动作的韵律特征,是舞蹈动作的本质特性。如果没有风格性的动作特征,舞蹈动作就难以与生活动作、体育动作相区别。
(5)体系性
体系性是指舞蹈动作具有“族”的含义。
3. 简述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答案】中国家具发展到15~17世纪出现了一个高峰。因这一样式始于明代,故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家具均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没有时间限制,不仅明代的优秀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清代初期的家具,仍继承着“明式家具”朴实简洁的风格与程式。其设计特色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1)明式家具的科学性
①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符合科学性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明式家具采用木构架的结构,结构科学合理,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②明式家具的造型符合人体工程学
明式家具造型上的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褥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 ”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造型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曲度都基本适合于人的身体曲线,触感良好。明式家具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感,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明式家具的艺术性
①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②结构科学合理,桦卯精密,坚实牢固。
③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④雕刻线脚处理得当。
⑤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明式家具造型简洁、淳朴、大方,结构简练,线条流利,装饰适度,突出木材天然纹理,不添加繁琐装饰,注重实用与美观、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并善于体现在选材、结构、装饰的整个制作环节中。其艺术风格为:简、厚、精、雅; 其优美特征体现为意匠美、材料美、结构美、工巧美。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
4. 简述巴赫的生平与创作和其历史地位。
【答案】(1)生平
巴赫1685年生于埃森纳赫的音乐世家,其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在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和魏玛任管风琴师,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科腾时期担任宫廷乐长,创作集中在古钢琴和其他器乐体裁上。莱比锡时期担任教堂乐监和音乐指导,创作了大部分康塔塔和其他宗教音乐作品。巴赫逝世于1750年。
(2)创作
①器乐作品:
a. 管风琴曲,一类是托卡塔与赋格,如《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另一类是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
b. 古钢琴曲,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三套古钢琴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德国组曲》。另有《哥德堡变奏曲》等。
c. 其他器乐曲,《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
②声乐作品:
a. 康塔塔,200多首宗教康塔塔和少量世俗康塔塔。
b. 其他声乐作品,六首经文歌、圣母颂歌、圣诞清唱剧《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b 小调弥撒》等。
(3)历史地位
巴赫的创作显示出他是一位对位法大师,包括提琴这样的主调乐器,他都能富于极其美妙的复调对位。巴赫娴熟、完美的驾御各种复调手法,以至使发展了几个世纪的复调音乐达到了最后的高峰。同时,巴赫又表现出创作主题旋律的巨大才能。它的旋律更器乐化,个性鲜明而精炼。他将丰富的和声、调性的转换,融于赋格曲这类复杂、高级的复调形式之中。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成为巴赫最重要的创作成就。
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在巴赫的受众不但得到了完美的继承,而且更被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其作品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都具有极高的质量,既有十分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以及异常完美的音乐技巧,正是这一切使巴赫称为音乐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