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2公共经济学之农业经济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业的家庭经营?
【答案】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它突出了主要经营对象的产业特征,即农业,而不是其他产业; 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主要实行的是家长制或户主制管理,小存在管理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 它强调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以雇下经营为主。
2. 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基本制度有哪些?
【答案】(1)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①十地的国家所有制
a. 国家土地所有权主体具有唯一性和统一性
b. 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具有广泛性
c. 国家土地所有权是通过法律规定将其中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固定给使用者,而国家仅保留土地的处分权
②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a. 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b. 乡(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c. 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③土地所有权的行使
a. 行使土地所有权的方式
b. 行使土地所有权应遵循的基本法律要求
c. 行使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2)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使用的基本制度。
①定义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基础,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均分到户,通过劳动努力与获得劳动剩余直接挂钩的形式,形成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范围
耕地承包,林地、草地等农村土地资源的承包
③优点
a.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解决了由于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和难以准确计量的问题,使平时的劳动与最终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
b. 适应了农业生产需要灵活决策的特点,使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c. 同时由于家庭经营劳动激励多样,不仅将监督成本降低为零,而且家庭的半、辅劳动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③农民权利
具体表现在农民占有土地,对土地可以直接支配和控制,可以在土地限定的用途内,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处分权和十地收益权,并可根据需要将十地的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④主要内容
a. 土地承包期长期不变;
b. 实行“大稳定、小调整”;
c. 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d. 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e. 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f. “四荒”地使用制度; 林业用地使用制度;
g. 牧草地使用制度; 土地承包权的继承制度。
(3)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
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保护农业土地资源,妥善安排各项建设工程用地而提出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方案。
②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制度;
③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制度
④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总方针是: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用途管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严格实行农用地转用用途管制; 规范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⑤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农用地征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十地收归国有,以满足国家企事业单位及发展公益事业需要。
3. 什么是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答案】(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
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指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2)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关系
①本质关系
不论农业产业部门如何发展,农业各产业部门间主要的、本质的关系是通过农、林、牧三者的关系反映出来的,农林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部门。
②农牧关系
在农业各生产部门中,存在着彼此利用对方产品的物质能量转化的关系,农牧业两个部门的结合最为典型。农牧结合的客观依据是由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性决定的。
③种植业地位
种植业部门始终处于农业各部门的基础地位。种植业是农业各部门有机物质的合成部门,有了种植业的发展,才有畜牧业和农业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
④畜牧业地位
畜牧业是农业部门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可以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畜产品,而牲畜的排泄物及其无法利用部分又可以转变为优质肥料,返还土壤,为发展种植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⑤林业地位
林业对于农牧业的作用,不仅在于林产品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林木植物群落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
4. 请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答案】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包括:
(1)适应消费者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的需要
为了保证农产品等加工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必须有专门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同时能对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必须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整合农业的相关产业链条。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的外部推动力。
(2)缓解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常年性矛盾的需要
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且具有鲜活易腐性。但农产品的消费却具有常年性,并呈现出一定的刚性,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为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通过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销等措施,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使其更容易远距离运输。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这一根本性矛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3)降低经营风险的需要
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要面临自然风险,而且要面临价格波动风险、设备利用率小高的风险和被惩罚风险。降低经营风险的共同愿望促使农户和农业企业结成更为稳定的交易或合作关系。
(4)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
无论是产前的生产资料购买,还是产后的产品销售,单靠农户自己去交涉,交易费用相当高,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对于农业龙头企业,交易费用的节约主要是减少了在种子、饲料销售和农产品购买等方面寻找、评价、质量检测和签订契约等方面的费用。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以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