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女记者的话外音》

【答案】《女记者的画外音》是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单本剧。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第4届)“飞天奖”单本剧一等奖。编剧:张光照、奚佩兰; 导演:奚佩兰; 摄像:王殿臣。剧情梗概:以一位目光敏锐的女记者视角,表现双燕衬衫厂厂长坚持“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厂宗旨,在同行竞争中与濒临倒闭的工厂携手同办联合企业,不询私情等一系列事迹。

2. 《奉献》

【答案】《奉献》由薛冰、张玉玺编剧,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录制,1990年获“蜀秀杯”广播剧连续剧一等奖。剧情以石油工人土庆两代人为缩影,讲述石油工人们在家庭、爱情、生活等各方面遭遇的困难和波折,最终在渤海湾开发了优质大油田一一胜利油田。赞扬了为中国石油事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3. 视听率

【答案】视听率(Rating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日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

4. 春晚

【答案】春晚,即春节联欢晚会,一般指中央电视台每年农历除夕之夜举行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央视春晚自1978年起开播,1983年起改为现场直播,2008年开始高清视频网络转播,近年来播出时长在5小时左右。春晚节日内容包括歌舞、小品等,形式活泼多样、雅俗共赏,是每年除夕之夜中国人民必看的节目,已成为中国新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习惯。央视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方面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各地方电视台也陆续主办类似的综合性文艺晚会,与央视春晚相比更具地方特色。

二、填空题

5. 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政府奖是_____。

【答案】飞天奖

6. CCTV-3也称_____。

【答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解析】CCTV-3又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1986年8月1日正式开播。CCTV-3集娱乐性、参与性和欣赏性于一身,主要栏目有:①通过家庭竟赛形成突出综艺特点的《神州大舞台》; ②寓竟赛于娱乐、悬念迭出的《挑战主持人》; ③重点介绍国内外优秀表演艺术和绘画、雕塑、文学等内容的《国际艺苑》、《电视诗歌散文》、《舞蹈世界》、《中国音乐电视》、《艺术人生》等。

三、简答题

7. 什么是主持人必备的职业素质?

【答案】从广播电视主持人岗位的独特性来看,这一行业对其从业者所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应包括几个方面:

(1)思维素质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持人,应具备以下思维素质:

①敏锐的发现力。发现力就是人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外部感觉器官搜集信息、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②快速的发散力。具有快速的思维发散力能够帮助主持人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对自己己有知识和形象的延伸、扩展乃至颠覆,产生全新的智慧火花,构成全新的观点或形象。

③深入的思辨力。主持人的思维品质不仅具备反应的速度,还须有较强的广度和深度,有较为深入的思辨力,能够从独特的角度为受众提供鞭辟入里的意见信息。

④不竭的创新力。不竭的创新能力是主持人永葆职业青春的有力武器。不竭的创新力不仅是主持人灵机一动、灵光闪现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不断顺利自我提升的职业素质。

(2)语言素质

语言除了能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性操作意义之外,还可以反映主持人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构建主持人的形象。

①会说标准普通话。只有使用合乎规范的标准语,才能使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借助共同的意义空间对其内容理解达成一致。

②表达清楚。吐字发音习惯问题,表现为发音含混、吐字不清,造成听者接收的干扰。

(3)传播素质

①信息能力。主持人应该具备的能够主动积极地收集信息、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熟悉广播电视传播规律。广播电视以电波作为传输手段,运用画面和声音来传递内容,具有独特的传播规律。熟悉媒体规律不仅是节目主持人应有的职业素质,也是其他素质得以展现和发挥的基础。

③有镜头(话筒)前的适应能力。主持人在镜头(话筒)前与观众的“虚拟交流”是否真实,

与演播现场的嘉宾、观众的“当众交流”是否自然,能否保证交流圆满完成节目宗旨,就成了主持人职业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

④有现场掌控能力。主持人的控制能力既体现在根据时间随时调整节目的内容和进度上,也体现在对现场嘉宾或观众的激发与调动上,还体现在对突发情况的控制和应变中,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 对节目意图、氛围、进程的驾驭和控制。

b. 对节目现场突发局面的驾驭控制。

8. 简述电视情景喜剧的特点。

【答案】电视情景喜剧(Sitcom-Situation Comedy)一般是指一类具有喜剧风格特征的电视系列剧,时间长度一般为30-40分钟左右,以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后期合成)的笑声为主要外部特征。电视情景喜剧除了具有电视剧的一般特征和喜剧的美学特征外,还有一些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场景、结构、语言、主题四个方面。

(1)场景

由于情景喜剧的主要角色和基本环境是永远不变化的系列剧,因此其场景较少,一集戏通常只有四五个场景,而且主要是室内景,基本不用外景。其中又有三场左右是贯穿全剧的保留场景,每一集的故事都会在这里发生; 另外一两个场景是临时场景,根据各集故事的需要临时搭置。大部分情景喜剧的场景采取舞台剧的布景方式,即三面封闭而第四堵墙是虚拟的,现场观众(如果有现场观众的话)和三台摄像机都从一面来观看戏剧的进展。

除了特殊需要的镜头,一般不拍外景戏,但每部情景喜剧都会事先拍摄一些街景或是建筑物外观的空镜头,作为转场的衔接镜头。与一般的室内剧不同,情景喜剧是在一个类似剧场的环境中拍摄的,一侧是表演区,有布景; 另一侧是观众席,中间是一条拍摄通道,拍摄时要求同时录下演员的台词和观众的笑声(这里和晚会节目是不同的,它不能出观众的画面),所以必须一次成功,这也就构成了情景喜剧同其他电视剧在制作过程中的差异。

(2)结构

从结构的插科打浑的模式看,情景喜剧也具有相当明显的特征。

①情景喜剧的幽默往往来源于人物所处的奇特情景。

②“奇特情景”通常是单一型(即每集一个)的,而且容易预测。

③居叮情和幽默往往围绕一个或者多个倒霉的主人公而展开。

④大部分剧情发生在非常有限的内部场景中,与口头喜剧表演节目相似。

(3)语言

情景喜剧可谓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其喜剧性效果是通过闲谈性的语言来实现的,它的情节展开、冲突激化和大量的幽默笑料,主要靠人物对话来完成。往往表现为话语的机智,比如巧妙地使话语与习惯语境脱轨,意外地使人从常规的话语囚笼中遁出,落入荒诞悖谬的语境之中。

(4)主题

就情景喜剧本身而言,除了现场观众的参与外,它另一个特点是跟着生活走。它的主题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