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处理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时,为什么有时候通过紧缩货币供给也达不到市场均衡的目的?

【答案】(1)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通过压缩货币供给,从而减少总需求的规模以求得解决,似乎是更简捷的途径,事实上也是国内外常见的政策主张。然而,复杂的现实生活并小像抽象推理那样简单。

(2)而当需求扩张不是突发的并成为整个再生产过程的内在因素,即正常生产已经事实上是在需求扩张的支持下运作时,单纯的紧缩,即使是极其严峻的紧缩,也不会产生使供求均衡的效应。通常的机制是,总需求缩减,实际再生产缩减,从而总供给缩减,供需的差额仍然不能由于紧缩需求而取得均衡。比如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的两次力度较强的紧缩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紧缩后的一两年里经济都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3)至于紧缩货币供应、紧缩总需求的物价效应,一般情况下是直接的。物价上涨无论其具体原因如何,纵然不是由过多的货币供给引发的,却都是由货币供给的迅速增加支撑着。因而,紧缩至少在短期内能对物价上涨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从较长时间考察,如果紧缩也抑制了实际的经济增长,那么,供求矛盾解决不了,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依然难以缓解。

2. 什么是外国直接投资? 为什么具有大规模研究开发实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

【答案】(1)外国直接投资的定义

外国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到另一个国家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由投资者直接进行该厂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投资形式。

(2)跨国公司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所导致的。诸如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市场具有很强的不完全性,这些不完全性是由某些市场失效及中间产品的特殊性质所致,如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在外部市场上转让容易扩散,这是市场失效的典型。这些特性导致了专利交易的不确定性及价格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中间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的。这种缺乏某些市场以供企业之间交换产品,或某些市场经营效率低下的最终结果都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为追求最低限度利润,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市场,使外部市场内部化,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流动与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当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就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因此,决定企业内部化的因素就成为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也就是说,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不利影响。

具有大规模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自然希望通过将技术进行转移以规避由于市场不完全所造成的损失,如果不存在市场不完全,则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特许权交易的形式来完成,不需要通过直接投资将这种技术进行内部化。

3. “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试判断正确否,并解释。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

(1)货币疲软是反映资金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的一种货币现象。实行银本位制,因为银本身具有内在价值,银根疲软一般不会直接转化为物价上涨。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疲软,是货币供给过多的结果,表现为商品供应少,而货币比较多,市场物价有上扬的趋势。

(2)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恶化,因为有时,因生产和市场不景气,经营者负债经营的收益率不高,也会产生货币疲软的现象,此时,就会立即转化为资金价格(市场利率)下跌。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恶化。

(3)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一定就会恶化。当一国的货币疲软时,其市场利率会这对经济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①成本效应。即利率通过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来决定它的作用。具体分为三种效应:

a. 投资成本效应,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决策和规模的变动,达到疏导和调节资金流向的效果。利率下降使投资的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可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b. 产品成本效应,利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流动资金的成本,从而决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产

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c. 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这种成本效应有两种,一是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率收入损失,二是因价格变动引起的购买力的损失。

②利率的预期效应。即中央银行利率变动对人们预期产生的影响。对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预期影响银行的利率,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货币疲软使人们对市场利率的顶期会降低,人们不愿再将钱存到银行,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③汇率效应。利率的变动对一国外汇市场起作用,使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变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一国的货币疲软,使该国的汇率降低,货币贬值,这会使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国经济的增长。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是不正确的。

4.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简要解释信贷市场脆弱性。

【答案】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当存款人将他们的资金集中到某家金融机构中时,事实上是委托该金融机构作为代理人来对不同的借款人进行筛选,决定是否贷款,以及如何对贷款进行定价。而零散的存

款人是难以掌握进行这样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的。同时,相对于零散的储蓄者,金融机构也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监督和影响借款人在取得借款后的行为。

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效要受到两个前提条件的限制:第一个条件是,只有在所有的存款人对金融机构保持信心并从而不同时提款的条件下,才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将其零散存户的流动性负债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债权,并获得利润; 第二个条件是,只有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才能赚得利润。然而,对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金融机构来说,也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这两个条件都不能绝对成立。挤兑往往是由某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引起的,意外事件本身通常并不会使银行丧失清偿力。但是,纵然可以提供这样的信息,也难以左右存款人的行为; 面对意外事件,每一单个存户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即加入挤兑的行列。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也不能保证高效、低成本。事实上,借款人总是要比金融机构更了解其项日的风险与收益特征。难以解决资产选择和储户信心问题,金融脆弱性必然生成。

5. 试从一般的或传统的表述层面上阐述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答案】对于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归纳与表述的方法各有不同。一般的、传统的归纳是表述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三大职能。

(1)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

银行券的发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提供了资金实力。

(2)银行的银行。银行固有的业务——办理“存、放、汇”,同样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只不过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

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集中存款准备。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人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存人准备金的多少,通常是对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确定一个法定比例; 有时还分别就不同种类的存款确定几个比例。同时,中央银行有权根据宏观调节的需要,变更、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存人比率。集中统一保管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制度,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最终的贷款人。其作用: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兔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 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最后贷款人”原则的提出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第三,组织全国的清算。现代的支付清算体系是伴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各国中央银行,大多有法令明文规定,负有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

(3)国家的银行。所谓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