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04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述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和基本方向。
【答案】(1)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
产业结构按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顺序,可以划分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是各类工业和建筑业,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农业;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主要包括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随着经济现代化的进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最后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最大的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在物质上保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方向
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人力发展第一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农业产量; 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继续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具体而言:
①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观念,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要树立大农业观念,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②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任务之一,是进行第二产业即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要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建设设施的建设。而对于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而言,它们的优势恰恰是待开发的资源优势,劣势和短处则是基础设施的严重落后和不足。因此,随着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方向和任务的确定,国家投资和基本建设的重点,必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国家将在许多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来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大规模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各种丰富资源。这种局面的出现和发展,再加上中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身的努力,就有
可能加速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最终实现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理布局和均衡健康发展。
2.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论述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内在的一对矛盾。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因此,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为:1只绵羊=2把斧子。这种价值形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的本质规定。等号左边的商品绵羊主动地要表现价值,并通过商品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 等号右边的商品斧子作为价值的表现材料,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通过这种价值关系,商品斧子的自然形式成了商品绵羊的价值形式。
由于商品交换是偶然的,等价物是个别的,这种简单价值形式既不完全,也不充分。随着第一次社会人分工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种类和范围都得到了发展,简单价值形式便发展为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己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取得了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这样,商品的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是,就商品全体来说,其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商品的交换方式己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实际上,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开始起到货币的作用。
但一般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它因时因地而异。当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具优势的贵金属一一金银上,由金银来圆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于是货币便产生了。
(4)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
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和一般的价值形式的区别只是黄金处于固定地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地位,它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
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是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 试分析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
【答案】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其目的是实现在资本的持续增殖。
(1)两者研究的侧重点
资本运动过程,从单个资本来说,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资本的周转,但考察研究的重点不同。 考察资本循环,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过程所经历的阶段及采取的形式,以阐明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及其矛盾,揭示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如何连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
考察资本周转则是把资本的运动当作一个周转的过程,从资本运动的时间和速度,及它对剩余价值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的,它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资本的现实运动一般是周而复始的,因此,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抽象形式,而资本周转才是资本运动的具体形式。或者也可以说,对资本循环的分析,是在抽象形式上对资本运动进行的考察; 而对资本周转的分析,则是在具体的形式上考察资本的运动。
(2)两者的内在联系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具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在:
①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流通运动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②资本循环一次的时间和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止,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过程中是如何分析生产力的?
【答案】马克思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以及逻辑和历史有机结合的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逐步深入的分析生产力的。通过对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介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各种矛盾,并从趋于瓦解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形势中,发现能够消除这些矛盾的力量和因素。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两者在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这也就是说,如果抽去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只是它们的自然的或技术的结合方式。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