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5岁。发热、咳嗽、咳痰8天,加重并憋气2天急症入院。患者于8天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咳黏液脓性痰,近2天症状加重,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患儿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精神萎靡,鼻翼扇动,颈软。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化验检查:白细胞20×10/L,其中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7。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均见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治疗病情仍未减轻,并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炎,急性心力衰竭。尸检主要所见:左、右肺下叶背侧,于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分布的实变病灶,灰黄色,约粟粒至蚕豆大小,形状不规则,部分区域有融和成片现象。镜下:实变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性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中可见浆液和中性粒细胞渗出。
患儿,女,5岁。发热、咳嗽、咳痰8天,加重并憋气2天急症入院。患者于8天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咳黏液脓性痰,近2天症状加重,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患儿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精神萎靡,鼻翼扇动,颈软。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化验检查:白细胞20×10/L,其中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7。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均见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治疗病情仍未减轻,并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炎,急性心力衰竭。尸检主要所见:左、右肺下叶背侧,于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分布的实变病灶,灰黄色,约粟粒至蚕豆大小,形状不规则,部分区域有融和成片现象。镜下:实变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性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中可见浆液和中性粒细胞渗出。
关于肋骨骨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间接暴力易刺伤壁层胸膜、肺脏和肋间血管。 B.间接暴力所致的肋骨骨折常在腋中线和腋后线。 C.肋骨骨折多见于第4~7肋骨。 D.一根肋骨有二处骨折时,称双处骨折。 E.“浮动骨折”的胸廓是因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所致。
男性患者,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伴心悸、气短4年,双下肢浮肿5年,腹胀5月,加重10天入院。 患者20年前因多次感冒、发热、咳嗽,后经常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有时呈黄色脓性,尤以冬季较重,并逐年加重。近年来,自觉心慌、气短,胸闷,活动后加重。5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休息后可缓解。近5个月感觉腹胀。10天前因受凉发热、病情加重,不能平卧,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5mmHg。患者神志尚清,端坐呼吸,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双肺叩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啰音,心音遥远,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部膨隆,叩移动性浊音,肝脏下缘在右肋缘下7.2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8.6×10/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8、淋巴细胞0.11,动脉血氧分压9.8kPa(74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8.0kPa(60mmHg)。入院后经治疗病情仍未缓解,24小时前患者出现抽搐、烦躁不安,继而神志不清,心率加快至152次/分,血压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主要所见:老年男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腔积液1800ml、淡黄色、透明、比重1.011。双肺体积增大,充气膨胀,表面见肋骨压痕,表面及切面均可见散在灶状实变病灶,呈灰黄色与灰红色,以下叶病变较重。镜检:双肺肺泡扩张,肺泡壁变窄、部分断裂。灶状实变病灶中见细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渗出,部分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内杯状细胞增多,局部鳞状上皮化生,部分支气管腔内见黏液栓,管壁黏液腺增生、肥大,软骨灶性钙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肺小动脉壁增厚。心脏重480g,右心室壁厚0.55cm,右心腔明显扩张,乳头肌及肉柱显著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肝脏体积增大,质硬,淤血,呈淤血性肝硬化。脾脏体积增大,淤血。
男性患者,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伴心悸、气短4年,双下肢浮肿5年,腹胀5月,加重10天入院。 患者20年前因多次感冒、发热、咳嗽,后经常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有时呈黄色脓性,尤以冬季较重,并逐年加重。近年来,自觉心慌、气短,胸闷,活动后加重。5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休息后可缓解。近5个月感觉腹胀。10天前因受凉发热、病情加重,不能平卧,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5mmHg。患者神志尚清,端坐呼吸,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双肺叩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啰音,心音遥远,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部膨隆,叩移动性浊音,肝脏下缘在右肋缘下7.2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8.6×10/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8、淋巴细胞0.11,动脉血氧分压9.8kPa(74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8.0kPa(60mmHg)。入院后经治疗病情仍未缓解,24小时前患者出现抽搐、烦躁不安,继而神志不清,心率加快至152次/分,血压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主要所见:老年男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腔积液1800ml、淡黄色、透明、比重1.011。双肺体积增大,充气膨胀,表面见肋骨压痕,表面及切面均可见散在灶状实变病灶,呈灰黄色与灰红色,以下叶病变较重。镜检:双肺肺泡扩张,肺泡壁变窄、部分断裂。灶状实变病灶中见细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渗出,部分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内杯状细胞增多,局部鳞状上皮化生,部分支气管腔内见黏液栓,管壁黏液腺增生、肥大,软骨灶性钙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肺小动脉壁增厚。心脏重480g,右心室壁厚0.55cm,右心腔明显扩张,乳头肌及肉柱显著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肝脏体积增大,质硬,淤血,呈淤血性肝硬化。脾脏体积增大,淤血。
男,25岁,司机,因交通事故胸部受伤,右侧气胸,纵隔及皮下广泛气肿,行闭式胸膜腔引流术后4天,引流管内仍有较多的气体溢出,呼吸困难无明显的改善。应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