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二)15 2018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三)26 2018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四)36 2018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五)49
一、名词解释
1. 《悲愤诗》
【答案】《悲愤诗》是东汉文学家蔡文姬所作的五言诗。《悲愤诗》是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全诗一百零八句,计五百四十字,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诗人的悲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
2. 豪放派
【答案】豪放派是宋词的风格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踔厉,充满豪情。
3. 辛派词人
【答案】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辛弃疾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的传统,把爱国激情与豪壮的英雄本色注入词中,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与豪放劲健的风格感染了同一代词人。他们的词作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叹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4. 神话
【答案】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主要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5. 江湖诗派
【答案】江湖诗派是南宋末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标榜江湖习气。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其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6. 正始之音
【答案】正始之音是指正始时期诗人的风尚言论。正始诗人的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歌表现出与建安诗坛迥异的风貌,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 除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辞源》解释为:“魏晋之际,尚玄学清谈,后人称当时的风尚言论为正始之音。”可见,《辞源》认为“正始之音”是一个哲学史概念。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
7. 活法
【答案】“活法”说,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吕本中提出来的作诗主张。所谓“活法”,是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 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到束缚。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吕本中后期的诗歌创作也体现出一种轻快圆美的新风格。但由于当时盛行的诗歌法则是源于黄庭坚的江西诗法,所以这意味着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
8. 七宝楼台
【答案】七宝楼台是南宋词论家张炎对吴文英词的比喻。张炎《词源》卷下称:“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意谓语言魅力,结构离奇,而意思不相连属。数百年来,或言晦昧,或言组钉,多数人对吴文英的词不理解,总未能说清吴文英词的好处。吴文英词的突变性章法结构是具有超前性的,类似于现代意识流手法。因此,古人对吴文英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而吴文英在章法结构上贡献也是值得称赞的。
二、简答题
9. 简述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意义。
【答案】李煜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心底的深哀巨痛,他的词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能引起普遍的共鸣。也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
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度超过其他南唐词人。王国维曾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1)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与剧痛
李煜直抒胸臆,略无讳饰,表现从生活里得来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在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明白率直,改变了晚唐以来不少词人惯用的曲折隐晦的手法。周济说:“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并称赞它“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王国维也称他有“赤子之心”,“真所谓以血书者也”,都是指的这一特色。
(2)本色和真情胜的自然流露
李煜词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因而能引起异时异地虽然具体的生活遭遇不同却同具愁和恨感情的人的共鸣。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于那种离恨愁肠缠绵郁结、深远不绝的描写,就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概括力,能道出各种各样抱愁怀恨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3)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写人、写景、写情,不流于空泛,使读者读来可感可触,特别是对一些抽象而难于捕捉的思绪情怀,因为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就能触发读者的联想,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写情来说,化抽象为具体,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以可感的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想象,从而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意绪和心境。如“粉英含蕊自低昂”,“百尺虾须在玉钩”,就通过自低昂的花枝和垂挂在玉钩上的长帘,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作者那孤寂的处境和慵懒而毫无生趣的心情。另一种是通过比喻,将很难表现的一种思绪,具体化为一种可感的视觉形象,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上面提到过的以春草比喻离恨,以东流的春水比喻长愁,就是很著名的例子。
(4)善于用白描的于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
语言自然、精炼、明净,在古典诗词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少词句,明白如话,似脱口而出,实际是经过精心的提炼而不露一点痕迹,流畅而富于情韵,明净而含蕴丰富,小浅、小露、小生、小涩。
李煜词的文学史意义在于:
(1)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在李煌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煌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蹲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2)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夜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 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度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