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跨文化交际学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跨文化交际学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跨文化交际学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4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跨文化交际学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6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跨文化交际学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8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跨文化交际学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10

一、简答题

1. 你同意哪一种定义?为什么?

【答案】我同意《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原因在于:

(1)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泛指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另一方面又特指文学、艺术、科学等。

(2)主张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文化,它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第三个层次是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

2. 在你的朋友中有没有在外企工作的?他们感到最不适应的是什么?

【答案】有。他们感到最不适应的方面有:对方的政治、经济、法律、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对方的公司文化及管理方式;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程度;语言上的障碍而造成的许多误解。另外,由于高含蓄文化中(如中国、日本)许多信息的传递不是用明确的语言、文字或符号,而是通过肢体语言、上下文的联系、场景等进行的,所以上述这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最需要时间来适应的。

3. Guy 和Mattock 认为文化背景对于公司的特点以及谈判方式等具有很大的影响,你同意这种论断吗?

【答案】(1)同意,文化背景对于公司的特点以及谈判方式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2)Vincent Guy 和John Mattock 在他们合著的《国际工商管理》一书中对于文化与交易的关系作了形象的描述。他们把文化背景、公司特点、个人性格、谈判技巧、谈判时机、谈判方式由下向上像金字塔一样作了排列。

(3)在所有因素中文化背景是最根本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他的方面。只有了解彼方的文化背景、公司特点和个人性格,才能决定谈判的技巧、时机和谈判方式,也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日本近二三十年来在经济上的成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人们发现日本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他们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4)文化对于经营管理和商贸谈判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例如,上下级关系、决策程序、对于时限的态度、对于劳动的态度、对待协议的态度、谈判的策略等等无一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对于文化缺乏敏感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套用于另一个国家,以为在自己国家行得通的

做法在另一个国家和另一种文化中也能行得通,结果在经营管理和商贸谈判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4. 为什么我国在许多地方有送重礼的习俗?近年来有无变化?

【答案】“礼尚往来”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一般说来,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对方的社会地位越高,礼品就越要贵重,否则拿不出手”。中国人之所以看重送礼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送礼加深与亲戚朋友的关系,扩大自己的关系网。之所以重视礼物的价值与人们的等级观念有关,认为对等级高的人应该送有价值的东西。有的人并不想送贵重礼物,但是出于面子的考虑,还是不惜破费。一般来说,人们送礼为了加深个人关系,所以送礼突出个人,而不是贬低个人。对于好朋友一定要送比较重的礼物以示关系特殊。

一、简答题

1. 在和其他国家的人士接触的过程中,你感到最难适应的是什么?

【答案】在中国教师中曾经进行的调査显示,他们在美国学习或进修过1~2年。他们在文化方面感到最难适应的与英美教师完全不同:

(1)身体接触(包括拥抱、接吻、拍打等)。

(2)与美国人谈话„

(3)衣着。

(4)在社交场合如何处理尴尬的场面,

(5)交朋友等。

由此可见,对于异文化不适应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是人们不适应的方面有所不同而已。

2. “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有何异同?

【答案】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之间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一种情况是AB 两种语言中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但它们的内涵意义不同。有时A 语言的内涵意义大于或小于B 语言,有时两种语言的内涵意义截然相反。

(1)“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的同

bull 与汉语文化中的“牛”就属于这种情况。英语中与“牛”相对应的词有bull , cow , calf 和ox 等,这些“牛”与汉语文化中的“牛”有着相同的含义,也存在不同的语义。

(2)“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的异

①汉语中的“牛”

a. 中国的牛文化,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传说,战神蚩尤和神农均为牛首人身,又传大禹治水时还受一头神牛相助。因此,“牛”在古代总是与仙人、神灵有关。

b. “牛”在农耕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民族对“牛”十分崇尚。因此,与英语中的牛多含贬义成鲜明对照的是,汉语中的“牛”多充满了褒美之义。

c. 例如,“牛”性情“温顺”,是勤恳和忘我精神的象征,汉语中常用“老黄牛”比喻“踏实”“任劳任怨”等的优良品质。

d. 此外,汉语中的“牛”也含有“固执”“倔强”的喻义,相关的表达方式有“牛劲”“牛脾气”等。

e. 在汉文化里,“牛”还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的庸人”称为“蠢牛”。讥笑听不懂对方说话为“对牛弹琴”。

f. “牛”在十二生肖中体积最大,所以人们习惯以" 牛”喻“大”或“多”,如用“牛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