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828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之社会学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2.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答案】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员,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分为研究人员公开身份和不公开身份两种。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 利他型自杀
【答案】利他型自杀是指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个人对集体的牺牲。这种自杀类型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军队中。
4. 安全阀制度
【答案】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安全的机制。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科塞认为,敌对情绪有二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它就像不断推泄过量蒸汽的安全阀,使社会中的敌对情绪不断排解,而维护整个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科塞并不认为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因为它虽然可以发泄情绪、转移目标,但也只是暂时缓解而无法真正解决矛盾,并且还将因为阻塞发泄而使紧张聚集,可能形成毁灭性爆发的潜在隐患。
二、简答题
5. 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答案】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
(1)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
(2)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
①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到了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孔德提出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主张,为以后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学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深受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6. 默顿是如何批评传统功能主义的理论假设的。
【答案】默顿提出,功能分析是社会学解释中的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方向,它依赖于理论、方法和资料的结合。但认为以往的功能主义者多偏重于理论解释,忽视了功能分析的力一法问题。功能主义既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理论,也是收集资料的有用方法。因此,默顿从他的中层理论观点出发,强调功能分析在资料收集和理论解释中的实效性。
(1)默顿首先对以往流行的功能主义观点做了澄清。他指出以往的功能主义有三个错误的假定:
①社会的“功能一体性”假定。即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但默顿指出:“文化事项是否都一致地对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履行功能应是一个经验问题,而不是一个公设”。
②“普遍功能主义”假定。即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履行积极的社会功能。但默顿指出,实际上对不同的系统,社会或文化事项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果。它们既可能有正功能,也可能有负功能,或者是无功能的。即强调做净功能分析。
③“不可或缺性”假定。即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但默顿指出,功能需要是经验性和多样性的,实际上存在着“功能选择”或“功能对等”或“功能替代”的情况。
(2)为了使功能分析规范化,默顿提出了功能分析的一套范式,要求澄清如下方面的问题: ①功能归属事项即明确功能分析的对象,这些对象必须是标准化的事项。
②主观意向概念(动机、目的)要求区分主观假设和研究问题,避免混淆作为主观范畴的动机和作为客观范畴的功能。
③客观结果概念(功能、反功能)功能是所观察到的结果,它促进系统的适应或调整; 而“反功能”削弱系统的适应和调整,实际上也可能存在“非功能”的结果,即所考察的事项与系统无
关。另外,要求区分“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被人们设想到和认识到的客观结果,而后者是指未被人们想到和认识到的客观结果。
④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即功能是针对何类对象或单位的,这些单位有不同层次:个人、群体、社会系统等。
⑤功能需要的概念(需求、前提条件)功能需要是功能分析的重要概念,但也是最含混和有争议的概念。因此,要求区别功能需要的不同类型(普遍的与特定的),确立验证这些功能需要的程序。
⑥功能实现机制的概念要求功能分析对功能实现的机制,主要是其社会机制做出“具体详尽”的说明。
⑦功能选择的概念(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即我们一日‘放弃了功能不可或缺的假定,自然就要承认功能选择、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概念。
⑧结构脉络的概念(结构强制)要求注意某一特定的社会脉络(背景)如何限制事项的变化,在此变化范围内,该事项能否有效地满足功能需要,等等。
⑨动态与变迁的概念过去的功能论者倾向于社会结构的静态分析,忽略社会变迁研究。但这不是功能分析论的本质。社会学家应该注意如何评估社会系统中逐渐积累的紧张和压力,注意变迁的方向是否会导致紧张的削弱等问题。
⑩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首先要求社会学分析的程序严格,最大程度地接近实验研究的逻辑,还需要系统地评价比较分析(跨文化和跨群体)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⑪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涵问题,应该注意功能分析学家的社会地位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他对问题的选择,影响到他的假设和概念等。
7. 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答案】(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大战. 这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无知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不断地新陈代谢,整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上禅理的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但社会生产力并小是社会变迁的唯一原因。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之外,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的作用,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自然环境、人口、国家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等等;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社会变迁,还要受到种族特征、民族特征和各个国家、民族历史传统的影响。
(2)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主要内容:西方社会学所提出的社会变迁理论,主要包括在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
①在社会进化论看来,社会变迁好似生物有机体的进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成分小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与此同时社会有机体的管理和调节机制也日益分化和复杂。无论这种进化是单向的还是多元方向的发展,人类社会都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