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方民族大学文艺学617文学概论与写作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北方民族大学文艺学617文学概论与写作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北方民族大学文艺学617文学概论与写作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3 2018年北方民族大学文艺学617文学概论与写作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5 2018年北方民族大学文艺学617文学概论与写作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38 2018年北方民族大学文艺学617文学概论与写作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49

一、名词解释

1. 唐宋派

【答案】唐宋派是明嘉靖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王慎中、唐顺之力矫前七子创作摹拟古人、作品缺乏思想、文字估屈聱牙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大。唐宋派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估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唐宋派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代表作有《项脊轩志》、《思子亭记》等。

2. 都城赋

【答案】都城赋,是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赋,又称为都邑赋,或都市赋。都城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为赋的创作开辟出新的道路。而后东汉初杜笃的《论都赋》,描绘了西京的险要地势,说明应定都长安的原因。其后有傅毅的《洛都赋》《反都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南都赋》,直至西晋左思的《三都赋》等,从而汇成都城赋创作这一潮流。两千年间,这类赋从来未间断过。清康熙年间陈元龙等人所编辑的《历代赋汇》,所收不包括清朝在内的“都邑赋”百有余篇。

3. 《赠白马王彪》

【答案】《赠白马王彪》是曹植于黄初四年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其时,曹植、曹彪、曹彰弟兄三人一同进京朝见曹丕。结果,任城王曹彰在京莫名地死去,曹植、曹彪一同回归封地。他二人本可同行结伴,但遭到监国使者的阻拦,曹植悲愤难当,写下这首八十余行的长诗,赠给他的异母弟白马王曹彪。此诗最早见于西晋初年陈寿所撰《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4. 俗讲变文

【答案】“俗讲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有说有唱,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是变文中的一种。俗讲是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变文”之“变”,当时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变文的体制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为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变文分为三类: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民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5. 辛派词人

【答案】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辛弃疾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的传统,把爱国激情与豪壮的英雄本色注入词中,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与豪放劲健的风格感染了同一代词人。他们的词作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叹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6. “声音之道与政通”

【答案】“声音之道与政通”是音乐政治化的阐释,出自公孙尼子。公孙尼子《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公孙尼子认为,音乐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音乐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音乐必然表现社会的政治,为政治服务。

二、简答题

7. 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分析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春香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主要异同。

【答案】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春香虽然不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然而作者都赋予她们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

(1)相同点

①红娘和春香的身份相同,都是婢女,社会地位低下,是受气挨打的角色。

②从红娘和春香的性格来说,她们都充满活力,活泼开朗而又机灵聪慧。二者都属于心计不深而且兢兢业业为主上服侍的那类。稍有不同的是,红娘更机灵些,而春香更稚嫩些。

③红娘和春香在推动剧情,促成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上都起了重要作用。

(2)不同点

①红娘和春香给读者的整体印象不一样

红娘举止大方得体,端庄而又礼貌,出语不凡,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春香则显得孩子气。有孩子的天真无邪,率直顽皮。

②红娘和春香在剧中存在的意义不同

红娘是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连结,她符合大众的接受和欣赏特点,很自然地成为剧情发展的积极联络者和推动者。而春香是服侍和陪读的丫鬓,她是作为杜丽娘的陪衬而存在的。

③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程度不同

《西厢记》中,红娘的反抗是有自我意识的,是自觉的,始终站在反抗封建礼教的前沿,表面看是想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实际上却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女性意识在封建礼教下的觉醒,她早己把封建的婚姻制度和传统观念统统地抛弃了。春香就不同,她的反抗是无意识的,她的叛逆性格来源于她天生爱美爱自由的本性。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不自觉的,她的反抗主要

是对先生的教学和到大花园去玩耍。春香的这种反抗只是杜丽娘反抗的陪衬。

④红娘和春香所处的环境不同

红娘生活的环境较艰难,相国夫人和崔莺莺都心计深重,做事遮遮掩掩。崔莺莺把她当作母亲安插在身边的间谍,而夫人又认为是她带小姐出去学坏的,红娘两面都难做人。而春香生活的环境较为轻松,杜丽娘和她之间没有明显的阶级划分,属于玩伴的关系。

8. 简述汉代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答案】汉代咏物赋的创作概况具体如下:

(1)西汉时期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①主要作品

西汉的咏物赋有贾谊的《簴赋》(残),刘安的《屏风赋》,刘欲的《灯赋》(残),扬雄的《都酒赋》等。还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中山王刘胜的《文木赋》,公孙诡的《文鹿赋》,路乔如的《鹤赋》,以及邹阳代韩安国作的《酒赋》《几赋》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文失传而名目可考的咏物赋,如司马相如的《梨赋》,刘向的《雅琴赋》《围棋赋》等。

②作品类别

西汉诗体赋的咏物一般可以分为:

a. 单纯咏物的,如刘向《熏炉铭》等;

b. 咏物寄慨的,如羊胜《屏风赋》、孔减的《蓼虫赋》等;

c. 咏物、隐喻、调侃兼而有之的。如扬雄《都酒赋》等。

(2)东汉时期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咏物赋发展到东汉时期,西汉赋坛流行的那种四言体赋逐渐发生了变异,数量逐渐减少,四言咏物赋逐渐让步于骚体的咏物赋。虽然同是咏物,二者之间在某些方面也有继承关系,但无论从句法形式,还是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说,东汉的咏物赋都表现出和西汉四言咏物赋不同的风貌。

①东汉早期咏物赋多用“咏物寄意”的创作模式

东汉前期,骚体咏物赋中的大多数篇章,如班固的《竹扇赋》,班昭的《缄缕赋》《大雀赋》《蝉赋》等,仍多采用四言咏物赋“咏物寄意”的创作模式。

②东汉中后期咏物赋多用“借物抒情”的创作模式

东汉中后期,张衡的《扇赋》,蔡邕的《短人赋》《笔赋》《伤胡栗赋》《蝉赋》《弹棋赋》《霖雨赋》等,己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状物,其侧重点是把咏物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事物性状当中能引起人的主观感受、或者说能与人的感受相契合的方面着力进行描绘,使之成为人的主观感受的某种外现。这样,“咏物寄意”变成了“借物抒情”。此外,马融、蔡邕、王逸、繁钦等人的赋作也都有上述特点。其中蔡邕的赋尤其突出。他所作《笔赋》《伤胡栗赋》《蝉赋》《弹棋赋》《霖雨赋》,都是有所寄托而作,不仅在题材内容方面突破前人,而且在表现方式方面也具有突破传统咏物赋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