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22管理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2. 事前评价

【答案】事前评价是指在公共政策实施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事前评价的内容大致包含三个方面:①对公共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公共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成败。②对公共政策可行性的评价。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做出评价。③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即通过对公共政策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公共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预测和评价。

3. 公共问题

【答案】公共问题是指影响超出了当事人范围,波及到非直接相关的群体,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按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将公共问题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4. 抽样分布

【答案】抽样分布是指只要样本容量n 小于总体容量N ,总体中样本就不止一个。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统计量。其中任意两个样本的统计量相等的概率几乎为0。因此这些统计量也有相应的概率分布,比如均值抽样分布、标准差抽样分布等,这种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二、简答题

5. 简述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答案】政策规划与设计乃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设定一套未来行动选择方案的动态过程。依据政策专家罗伯特·梅叶(RobertMayer )的看法,政策规划主要有以下五个特性:目标导向、变革取向、选择取向、理性取向和群体取向。政策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把握一些关键的环节。政策学者梅叶(RobertMayer , 1985)在《政策方案规划:发展的观点》一书中,曾提出理性政策规划的九个步骤。

(1)决定目标

目标是一种价值观念,是希望达到的一种未来事务的现状。一般来说,在决定目标时,应考虑的目标类型大致包括:个人性目标; 社会性目标; 机关性目标。政策目标的主要来源是:宪法的规定; 法律的规定; 行政首长的命令和指示。

(2)估计需要

需要是指“维持现有机体美满之基本必要条件”。估计需要系指“对于特定群体的状况,决策者所希望予以补救的范围和程度或缺失”。特定群体即指“标的群体”。对于标的群体的订定,因不同的问题而定,有以“需求群体”者,有以“风险群体”者。

(3)确定目的

日的是指所欲实现的具体成果,其特性为:①需要的可计量状况; ②对特定的人口; ③变迁的数量; ④时间幅度。目的的制定有其限制,例如,经费、技术、未预期结果、未预知的机会等。目的的制定要与所能运用的经费、技术相配合。目的定的太高,缺乏充足的经费与可行的技术,便不可能实现目的。由于决策者所掌握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制定过多和过于分歧的目标,所以决策者对于多元的目的要仔细考虑。

(4)设计方案

方案的设计不仅承继了前面叮个阶段,而且也是后面规划过程的基础。设计方案这一阶段担负了承前启后的角色,是整个规划过程的核心所在。在方案设计时,应清楚和明确各备选方案间的关系及备选方案的意义。在各个备选方案间,大致存在这样几种关系:①互相排斥型; ②不同程度型; ③组合型。备选方案的意义在于:备选方案或替选方案乃是一组负相关的不连续行动,亦即当采取某一项行动后,即不可能再采取另一项行动,彼此是相互排斥的; 被称为一组替选方案的所有方案均应与同一个目的直接相关。

(5)评定后果

此阶段对前一阶段加以更加详尽、更加具体的分析,以作为下一阶段选定方案的基础。评定后果主要包括:①效益分析: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②可行性分析:政治可行性分析、法律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行政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时间可行性分析等。③平等分析:方案的实施要注意社会大众平等的受益或公正的享用。即政府规划原则中应遵循的平等原则、公正原则、正义原则。

(6)选定方案

选定方案可分为五个步骤:①各种报告的准备; ②外界评论; ③内部的审核; ④方案的修正; ⑤回馈。

(7)设计执行

此阶段主要包括设计执行的程序以及执行的责任。执行的项目包括:①叙述和说明作业程序; ②明确执行的责任,包括:活动的顺序、工作人员、空间地域、设施、财务机制、主办机关; ③明确管制程序。涉及方案顺利有效执行的行政程序有:方案监测、经费监测、时间监测等。

(8)评估

一般而言,评估一项政策或方案主要是回答以下四项问题,也就是针对以下问题涉及评估办

法:①政策或方案是否己照原定计划执行; ②政策或方案目的所达成的程度如何; ③政策或方案是否有效果; ④政策或方案是否有效率。

(9)回馈

针对评估的发现,与原先所决定的目标相比较,察看其是否有差距,再进行修正或调整。通过回馈,使政策规划工作具有反复进行的特质。

总之,政策规划的过程是一个理性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在政策规划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规划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

6. 简述维持和实现公共管理责任的困境。

【答案】公共部门权力的增长,一方面无疑会增强政府的权能,运用恰当的话,可以造福于民众。但在另一方面若这些特性发展过度,那又会造成政府的擅权跋启,严重危害到民主政治的前途。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授予政府多少权力,必须课以相等的责任。

维持和实现公共管理责任的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1)专业知识与信息。公共管理者在其专业领域可谓是一个专家,外人无法挑战其专业性,也没有办法用间接的方法揣摩其决策或行动。另外,公共管理者掌握着一般人无法获知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决策的重要基础。由于公共管理者有特殊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所以他们比监督者更有优势,可以躲避来自监督者的监督。

(2)专职地位的优势。绝大部分公共管理者都是全职的,而外部监督者无法全身心地观察与掌握他们所做的一切。

(3)人事制度的保护性质。许多国家对公务员的工作都采取极大的保障,虽然对公务员的惩诫和开除是有可能的,但是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些情节轻微的贪污受贿行为可能倾向于不惩罚,一般的违法行为也往往不了了之。

(4)反制法则。反制法则是指决策者或高级官员越是致力于控制下级的行为,部属就越致力于付出更大的心力去规避或反制这些控制。

(5)协调问题。权力分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责任。但立法、司法、行政三部门有各自的职能、角色和利害关系。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彼此的监督制衡容易造成监督能力的丧失。

(6)政治指导的缺乏。在美国,政治并没有为公共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政治指导。政党是分裂的,政治的指导是不明确的。

(7)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分割。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和功能是分割的,政府的功能和职责亦是重叠交叉的,而且许多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不同机关彼此分工与配合,因此便产生了行政责任的多头问题。责任不易明确。

(8)公共管理的规范和范围的庞大。公共部门雇佣了大量的人员,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每天花费大量的经费,这使得监督变得十分困难。

7. 简述委员会制。

【答案】委员会制是一种有别于首长制的组织结构,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